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问33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3例病人中有2例因为睥脏明显肿大,直接行腹腔镜下手助脾脏切除;1例因术中脾静脉出血转手助操作完成手术:余30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6.54±30.43)min(50~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171.24)ml(25~800 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平均天数为4.73(2~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6(4~55)d。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胰漏,引流3周后愈合。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安全可行,必要时可以手助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
1 复方抗感冒药物处方速效伤风胶囊 :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氯苯那敏、人工牛黄。感冒清 :对乙酰氨基酚、吗啉胍、氯苯那敏、大青叶。康必得 :对乙酰氨基酚、锌、异丙嗪、板蓝根。感康 :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复方大青叶片 :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异戊巴比妥、维生素C、大青叶提取物。维生素C银翘片 :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氯苯那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从以上复方制剂中药物的组成可以看出 ,对乙酰氨基酚是组成的主要成分 ,当这类药物和单方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合用时 ,对乙酰…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慢性积累所致的中毒,症状隐蔽、潜伏期长,又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临床上很容易误诊,我们遇到的36例,就是在钡餐造影后又经临床详细追溯病史,测定血液胆碱酯酶(CIW)活力证实的。因这方面的资料罕见,现报道如下。 36例均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则自觉上腹不适、腹胀、食欲不振、乏力,重则腹痛、恶心呕吐。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13岁。男平均年龄39岁,女36岁。其中经消化道中毒者13例,经呼吸道中毒者9例,经皮肤接触中毒者14例。13例经消化道中毒的病例,有3例是使用盛装有机磷农…  相似文献   
4.
史桂云  董进和  董峰 《中国药事》2003,17(3):183-185
非肠道头孢菌素是医院最常用的抗感染药之一 ,按其发明时间的先后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与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比 ,抗菌谱广 ,对厌氧菌有效 ,作用时间长 ,耐受性好 ,副反应小 ,除肠球菌和对甲氧基苯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外 ,不易产生耐药变异体。另外 ,这类药物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 ,静脉输注后 ,在血清和组织中能很快达到有效浓度。目前在门诊治疗中 ,非肠道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心内膜炎、肺炎、慢性肺部感染、细菌性脑膜炎、骨盆炎及无并发症的肾盂肾炎[1,2 ] 。1 结构及抗菌活性头孢菌素环状结…  相似文献   
5.
贾强  张富海  董峰  刘晓华  杨璐  谭建 《天津医药》2003,31(9):600-601
骨显像作为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技术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作用[1]。笔者应用了第3代CODEII符合探测系统 ,通过1次检查同时获得骨功能及骨解剖断层图像 ,使得核医学影像有了精确的解剖定位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骨CT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对骨转移病变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为我院2002年3月—2002年6月住院及门诊的37例可疑骨转移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男26例 ,女11例 ,年龄 (65 0±9.5)岁 ,其中肾癌2例 ,胃癌1例 ,肠癌1例 ,前列腺癌12例 ,肺癌9例 ,乳…  相似文献   
6.
延缓衰老药物的研究开发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进和  田芳  董峰 《中国药事》2004,18(5):302-304
延缓衰老药物既是抑制、预防和延缓机体生理性衰老的药物,又是纠正或改善机体病理性紊乱,调节脏腑功能,重建机体内环境平衡,防止某些老年病的抗病理性衰老的药物.机体的衰老过程[1]是一个整体的连续过程,延缓衰老药物是针对机体不同程度的衰老症状,通过多层次、多系统、多方面和较长时间的调和作用,调整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及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根据延缓衰老药物作用机制及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桂枝汤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对盐敏感高血压大鼠心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6周龄雄性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桂枝汤组(桂枝-白芍1∶1组、桂枝-白芍1∶2组和桂枝-白芍2∶1组)每组8只,空白组给予低盐饲料饲养,其余4组给予8%高盐饲料饲养,饲养4周后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2 mL·kg-1生理盐水灌胃,桂枝-白芍1∶1组、桂枝-白芍1∶2组和桂枝-白芍2∶1组每天分别按4.0,5.5,5.5 g·kg-1给予桂枝汤水煎剂灌胃,连续干预4周。IITC多通道无创血压计检测大鼠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和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以反应心肌肥厚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表达。结果 桂枝汤干预4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LVAWd和IVSd显著升高,NGF,TH和GAP4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大量增生且排列紊乱,细胞间质可见大量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桂枝汤各组大鼠收缩压上升缓慢,NGF,TH和GAP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以桂枝-白芍1∶1组效果最佳;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桂枝-白芍1∶1组可降低LVAWd和IVSd(P<0.05,P<0.01);桂枝-白芍1∶2组可明显降低IVSd(P<0.05),但LVAW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桂枝-白芍2∶1组LVAWd和IVSd均无统计学差异;心肌形态学方面,桂枝汤各组较模型组均可减轻细胞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纤维增生和胶原沉积,改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其中以桂枝汤桂枝-白芍1∶1组效果最佳。结论 桂枝汤可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减轻心肌纤维化、炎症浸润和心肌肥厚,对盐敏感高血压大鼠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脏NGF表达有关,其中桂枝汤桂枝-白芍1∶1配伍组在减轻心肌纤维化、炎症浸润和心肌肥厚方面,优于桂枝-白芍1∶2和2∶1组。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68岁,发现左颈部肿物近1月,呈逐渐增大趋势,无红、肿、热、痛。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左颈部触及一约4cm×3cm的肿物,质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差。左胸壁及左肩部表浅静脉曲张。B超示左侧甲状腺囊性占位。CT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甲状腺激素水平及TG检测正常。怀疑颈部肿物与甲状腺关系密切,前来我科进行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显像方法:应用γ-照相机(GZB型)配针孔准直器,患者仰卧,充分图199mTcO4-甲状腺显像,前后位。暴露颈部,经右侧肘静脉“弹丸”式注射示踪剂(99mTcO4-)555MBq(15mCi),立即启动γ-照相机,以每帧?3s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D- 二聚体(D-Dimer)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等凝血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6 月~ 2022 年1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晚期女性为正常妊娠组(n=40)和GDM 患者(n=74),其中50 例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GDM非药物组),24 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GDM 胰岛素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研究指标的差异,采用LSD-t 检验和Bonferroni 校正进行两两比较;并观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凝血特征。结果 正常妊娠组、GDM 非药物组和GDM 胰岛素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51,H=4.368,F=0.021,均P>0.05);FIB(4.24±0.66 g/L,4.57±0.71 g/L,4.22±0.58 g/L), D-Dimer[0.32(0.30,0.45)mg/L,0.49(0.32,0.73)mg/L, 0.34(0.21,0.45)mg/L],FM [3.44(2.82,5.08)mg/L,4.53(3.44,12.99)mg/L,4.61(4.10,6.23)mg/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47,H=9.194,8.968,均P<0.05)。两两比较显示,正常妊娠组FIB 和FM 水平低于GDM 非药物组(t=2.429, U=2.627 , 均P<0.05),GDM 胰岛素组FIB 和 D-Dimer 水平低于GDM 非药物组(t=2.102,U=2.665,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GDM 非药物组和GDM 胰岛素组患者FM 正常率(FM ≤ 6.0 mg/L)分别为80.00%,60.00% 和78.30%;高血栓发生风险率(FM ≥ 35 mg/L)分别为7.50%,12.00% 和4.17%; D-Dimer 正常率(D-Dimer<0.23 mg/L)分别为12.50%,6.00%和20.83%。临床结局方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FM 和 D-Dimer 均高于血栓风险界值。结论 FM, D-Dimer 和FIB联合使用可有效反映GDM 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下凝血功能的差异,具备预测不良妊娠事件的潜力,且FM 作为孕期血栓风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优于 D-Di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