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及其受体随增龄在小鼠肾组织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增龄小鼠肾脏中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4月龄、9月龄、12月龄及20月龄C57小鼠各6只,留取尿液及血液标本,应用常规生化法测定各组小鼠肾功能。用PAS染色对各组小鼠进行肾脏病理染色及分析;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对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密度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VEGF、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随着增龄,小鼠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增加,其中20月龄约为4月龄的5倍(P < 0.05)。荧光染料肾脏灌注后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荧光强度呈减少趋势,20月龄显著低于4月龄(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增多趋势,且以肾小球内增多较显著,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ng-1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呈减少趋势,20月龄较4月龄显著减少(P < 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小鼠肾组织内VEGF、Flk-1、Ang-1、Ang-2、Tie2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20月龄与4月龄间VEGF、Flk-1及An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g-1和Ti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4组小鼠肾脏VEGF、Flk-1、Ang-1、Ang-2、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且20月龄与4月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GF-β1的表达量呈增多趋势,其中20月龄较4月龄增多约40%(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密度、Ang-1、Ang-2、Tie2、VEGF、Flk-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与Scr呈负相关。 结论 随衰老程度加重,小鼠肾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且与增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且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新近估计,到2030年,全球DM患者数将达4.38亿[1]。我国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国人20岁以上成人的DM患病率达9.7%;DM前期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对猪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杂交家猪静滴内毒素(LPS,0.25 mg·kg~(-1))建立脓毒症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接受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EBR组)和假性循环(对照组)治疗(每组n=6).在IPS注射后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血流量为30 mL/min,EBR组的血流经过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内腔后由颈内静脉回流全体内;假性循环组的血流经过同样大小的生物反应器,但不含有内皮细胞.同时记录每一头猪的生存时间.在实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的每个小时分别观察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生化、血浆炎症因子、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在记录实验猪的生存时间后立即取肺组织标本进行肺脏病理检查和肺损伤分数的计算.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时间依赖的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生存时间则使用Student's t-tests进行检验.结果 在注射IPS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都开始显著下降,但EBR组2h后MAP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R组的ET-1在治疗开始时有轻度下降,而对照组的ET-1则持续地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在两组的变化都是先升高,并在实验6 h时回复到基础水平,但EBR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肺损伤分数在EB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1±0.9)vs.(8.2±1.0),P<0.05].实验结束时EBR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6.7±1.32)h vs.(5.2±0.61)h,P<0.01].结论 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不仅能够改善猪脓毒血症的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使得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min及术后d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mg+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2/21),发生时间(2.8±s0.8)mo;对照组发生率29%(6/21),发生时间(1.1±0.7)mo,早于试验组(P<0.01)且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试验组(4.0±0.7)d,对照组(7.8±1.6)d,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环孢素、霉酚酸酯和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 将内皮细胞种植于无纺布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外腔,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定期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葡萄糖、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浓度。根据乳酸的浓度变化计算反应器内细胞的数量,通过葡萄糖的消耗和NO、vWf的产生反映内皮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对其中的无纺布进行电镜、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观察内皮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外腔无纺布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随着时间变化,培养液中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升高的速度逐渐增大;葡萄糖浓度则逐渐降低,降低的速度逐渐增大;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NO在最初数小时轻度降低后也逐渐升高;在培养液中检测出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vWf;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无纺布上生长良好,并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能在无纺布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外腔的无纺布上生长,并具有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提示未来在治疗脓毒症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存在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和比较candesartan、lisinopril或两者合用后,对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平行组、双盲研究.先使用4周的安慰剂,再以candesartan或lisinopril单独治疗12周,随后再单独或两者合用治疗12周.参与单位有4个国家的三级医院和基本医疗中心参与了此项研究(共37个中心).研究对象共199例患者,年龄30~75岁.干预方法candesartan每日1次,16 mg;lisinopril每日1次,20mg.主要结局的测量指标血压和尿白蛋白肌酐比.结果第12周时,candesartan组和lisinopril组舒张压降低的平均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9.5mm Hg(7.7 mm Hg~11.2 mm Hg,P<0.001)及9.7mm Hg(7.9mm Hg~11.5 mm Hg,P<0.001),尿白蛋白肌酐比的降低值分别为30%(15%~42%,P<0.001)及46%(35%~56%,P<0.001).第24周时.联合用药组舒张压降低的平均值(16.3mm Hg,13.6 mm Hg~18.9mm Hg,P<0.001)明显高于candesartan组(10.4 mm Hg,7.7 mm Hg~13.1mm Hg,P<0.001)或lisinopril组(10.7 mm Hg,8.0mm Hg~13.5 mm Hg,P<0.001).尿白蛋白肌酐比降低的平均值(50%,36%~61%,P<0.001)也高于candesartn组(24%,0%~43%,P=0.05)或lisinopril组(39%,20%~54%,P<0.001).以上治疗均可耐受.结论对存在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每日1次16mg的candesartan对降低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与每日1次20mg的lisinopril相似.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钟建泳  马骥  顾勇  杨海春  陈靖  朱蔚钰  刘少军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5,28(2):132-136,F006
目的测定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泛素、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AT2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探讨LN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被激活及其与伴侣蛋白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27例LN患者(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指数(SLE-DAI)进一步分为活动亚组(13例,SLE-DAI≥15)和非活动亚组(14例,SLE-DAI<15);对照组为9例隐匿性肾炎患者(肾组织活检结果为轻微病变).对所有肾穿刺标本行HSP70、泛素、AT1R、AT2R、ACE测定.采用TUNEL法测定肾内凋亡细胞的表达.对SLE活动度、病理变化、RAS活性与伴侣蛋白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N组的 HSP70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泛素、AT1R、AT2R、ACE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5).活动亚组与非活动亚组的HSP70及泛素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亚组的ACE、AT2R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非活动亚组,而AT1R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5).小管间质中,HSP70表达与病理慢性指数相关(r=0.432,P=0.028);肾小球与肾小管中,泛素表达与AT1R或AT2R均相关(r值分别=0.574、0.616.P值均<0.05).结论伴侣蛋白和RAS可能参与了LN病理变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肾移植的57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27例,术后即予更昔洛韦口服,每次1g,3次/d,维持用药3个月;对照组30例,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长疗程预防性口服更昔洛韦能降低CMV病发病率(14.8%比20.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能明显推迟CMV病发病时间[(77.3±11.1)d比(63.2±14.1)d,P<0.05];降低CMV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11.5±2.2)d比(13.0±1.0)d,P0.05);预防组中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长疗程口服更昔洛韦对CMV病的发病率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CMV病的病死率,缩短病程。口服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中影响麦考酚酸(MPA)游离分数的因素。方法:采集23名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患者12h内11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和总的MPA及其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MPAG)浓度。多元线性回归法考察受试者生理、病理特征和MPA游离分数(FUMPA)的相关性。结果:MPA游离分数的自然对数[In(FUMPA)]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的自然对数[In(Hb)]呈负相关,与MPA游离浓度AUC(MPAfAUG0-12),MPAG的游离分数(FUMPA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2,-0.459,0.781和0.458;P值分别为0.006,0.028,0.000和0.028。其关系式为:In(FUMPA)=-0.0554(ALB)-1.924,r=-0.552;ln(FUMPA)=1.128MPAf+2.181FUMPAG-5.171,r=-0.850。结论:ALB升高,可致FUMPA呈指数增加;MPAG可与MPA竞争性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总的和游离麦考酚酸(MPA)及其代谢物葡糖苷酸结合物(MPAG)含量的方法。方法游离和总的药物含量测定的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超滤法和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8(4.6mm×1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55:45,pH2.2),流速:1.2mL·min-1。柱后添加0.2mol·L-1NaOH溶液,流速0.15mL·min-1。MPAG采用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95nm;MPA采用荧光检测,荧光激发波长342nm,发射波长425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常用合并用药对样品测定无干扰,MPA,MPAG的总质量浓度分别在0.~40和10~250mg·L-1,游离质量浓度分别在0.010~1.0和2.5~1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MPA,MPAG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样品提取后在24h内及3次冻融后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MPA和MPAG的药动学研究及常规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