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哌利多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氟哌利多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 (1 0~ 1 4d)海马锥体细胞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利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 (Vh) 80mV、刺激电压 (Vt) 0mV条件下 ,0 3~ 30 0 μmol/L氟哌利多对钠电流抑制率为 1 3 1 2 %~ 82 2 5 % (P <0 0 5 ,n =7) ,IC50 为 2 6 0 1 μmol/L。 30 μmol/L的氟哌利多使电流 电压曲线峰值电流平均降低 4 1 93% (P <0 0 1 ) ,但不影响其形状 ,对激活曲线无明显的影响 (P >0 0 5 )。用药前、后 5 0 %通道激活时的去极化电压 (V1 / 2 )分别为 6 6 89mV和 6 5 35mV ;使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 ,用药前、后 5 0 %的通道灭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 (V1 / 2 )分别为 5 8 75mV和 6 8 81mV。结论 氟哌利多对海马锥体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主要与优先结合钠通道的失活状态而影响钠通道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血电解质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行择期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患者45例,均分为3组.A组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B组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采用美国Cardiodynamics公司的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内容包括心率(HR)、血压(BP)、心搏出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和胸液成分(TFC);并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采静脉血测血清钠、钾、氯,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术前相比,A组麻醉后15和30 min的MAP、HR、CO、CI和SV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C组麻醉后5 min的MAP、CO、CI和SV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B、C组麻醉后15和30 min的MAP、HR、CO、CI和SVR均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麻醉后5 min的MAP、CO、CI和SVR均显著低于B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与术前相比,3组术毕时血清钠、钾、氯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Hb、HCT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及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均可应用于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抑制作用,全身麻醉在诱导时对心血管的抑制应予以关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麻醉、手术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围术期可进一步降低。本文综述麻醉、手术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出生10~14 d)海马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氯胺酮、异丙酚或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80 mV、刺激电压0 mV条件下,5.6- 560μmol·L-1异丙酚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其抑制钠电流的IC50为(44±4)μmol·L-1;0.18 mmol·L-1氯胺酮对钠电流没有影响,0.54、1.8、5.4、10.8 mmol·L-1氯胺酮对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钠电流的IC50为(2.7±0.7)mmol·L-1。1/4和3/4 IC50的异丙酚与0.54、1.8、5.4、10.8 mmol·L-1氯胺酮混合应用抑制钠电流的IC50分别为1.14±0.21、(0.97±0.32)mmol·L-1,异丙酚与氯胺酮混合应用产生相加作用。结论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钠电流产生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分别联合腰骶丛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择期接受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切皮、假体植入中及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及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记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较平稳,总体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诱导前后血压变化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诱导后及假体植入过程中血压变化较前一时点明显(P〈0.05);术毕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苏醒迅速,拔除喉罩早;两组患者POCD发生情况:术后1d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分别发生POCD5例(17%)和3例(10%),第3~7天患者认知功能均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用七氟醚吸人与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麻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浓度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CA1区缺氧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随机分为7 组(n=10):缺氧组(C组)、利多卡因1μmol·L-1组(L1组)、3μmol·L-1组(L2组)、6μmol·L-1组(L3组)、10 μmol·L-1组(L4组)、20μmol·L-1组(L5组)、30μmol·L-1组(L6组)。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缺氧前持续钠电流的基础值后,C组以无糖缺氧灌流液、L1-6组以含有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无糖缺氧灌流液在20 s内快速置换灌流液,建立体外神经元缺氧模型。记录缺氧5 min时各组神经元的持续钠电流。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各组神经元在缺氧5 min时持续钠电流均增大(P<0.01)。在缺氧5 min 时,L1-6组持续钠电流均低于C组,L2-6组均低于L1组,L3-6组均低于L2组,L4-6组均低于L3组(P< 0.01)。结论低浓度利多卡因能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加,该作用在10 μmol·L-1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对缺血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结果 神经元缺血5 min后持续钠电流显著增强。异丙酚10μmol/L和10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强(与0μmmol/L组比,P<0.01),此作用为异丙酚100μmol/L较10μmol/L儿更强(P<0.05)。结论 异丙酚能够抑制体外脑缺血时海马神经元持续钠电流,这可能是其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家兔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物质代谢的即刻效应。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例。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进行头针治疗(位置相当于人体"百会"透"太阳"穴)。两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和针刺后即刻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观察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AA/肌酸(Cr)降低,MTT延长,rCBV和rCBF降低(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后针刺组MTT缩短(P0.05),rCBV和rCBF回升,且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NAA/Cr无显著变化。结论:头穴透刺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显著的即刻效应,这可能是针刺对脑出血即刻效应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针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为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针组给予常规西药、肢体被动运动及针刺治疗,针联组在单针组治疗基础上于留针期间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8周、3个月时,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和Brunnstrom分级均逐渐好转;单针组MAS分级呈持续增高趋势,而针联组MAS分级呈向良性肌张力聚拢趋势;针联组Brunnstrom分级显著高于单针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针法能有效改善软瘫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其上肢良性肌张力的提高,减少肌痉挛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