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七氟醚和丙泊酚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春  张彦 《山东医药》2009,49(48):69-71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维持麻醉状态下神经外科鞍区占位手术患者颅内压、脑氧代谢和相关临床指标,指导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81例ASAⅠ-Ⅱ鞍区占位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组和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颅内压(ICP)、血流动力学指标、术毕睁眼和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水平,计算颈内动静脉氧差(AdjO2)。结果两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差异;在诱导后40min,P组ICP低于S组且低于P组诱导后5min;SjvO2在S组T2、T3和T4时点明显升高,AdjO2明显降低。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七氟醚和丙泊酚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2~2016-05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42例和七氟醚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七氟醚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明显长于丙泊酚组(P0.01)。七氟醚组拔管后5 min、15 min躁动评分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1)。七氟醚组术后1、4、8 h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优于七氟醚,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与PR组各40例,诱导麻醉后,S组吸入七氟醚、PR组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术中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的变化,并观察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SBP、DAP均较麻醉前降低,P均<0.05;两组间SBP、DBP比较,P均>0.05。 PR组麻醉后HR较麻醉前及S组降低,P均<0.05。两组麻醉后AEPI比较,P均>0.05。 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PR组,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4分及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R组,P均<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对斜视矫正术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七氟醚麻醉者呼吸恢复较早,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者意识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诱导和静脉应用异丙酚在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60~76岁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Ⅲ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复合吸入麻醉诱导组(七氟醚组)和异丙酚麻醉诱导组(对照组).七氟醚组采用浓度阶梯式下降法给予药物,对照组静脉滴注给予异丙酚2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诱导入睡时间、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等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插管中有无呛咳、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操作有无知晓及满意度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七氟醚组比对照组需要更长的麻醉诱导时间,但比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有心率(HR)减缓,中心静脉压(MAP)下降(P<0.05),插管引起手术应激时对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不大(P>0.05),对照组较插管前HR增快,MAP增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 异丙酚和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但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邴来英  赵蔚  宋秀梅 《山东医药》2010,50(30):70-71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舒芬太尼组(SS组),各20例。S组和SS组用8%七氟醚诱导入睡后,以3%~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其中SS组在切皮前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K组肌注氯胺酮5 mg/kg,入睡后以6-10 mg/(kg.h)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静脉泵注。观察三组患儿入室时及麻醉诱导、切皮、术毕时的HR、MAP、SpO2。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S组和SS患儿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均〈0.05);麻醉维持期间S组和SS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K组稳定(P均〈0.05);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S组最低(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何云昊  樊莹  刘金柱 《山东医药》2010,50(33):91-92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微泵持续输注在小儿纤维结肠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咪唑安定组(PM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术中监测无创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毕记录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各时间点HR、SpO2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PM组诱导后MAP下降明显,且低于PR组诱导后(P〈0.05),插纤维结肠镜时及术毕时组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微泵持续输注用于小儿纤维结肠镜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使苏醒更迅速。  相似文献   

7.
甘伟耀  何二宁 《山东医药》2009,49(47):54-55
目的 对比七氟醚与氟烷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颅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氟烷组各20例,分别吸入七氟醚和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入室后常规监测并记录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拔管、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氟烷组术中出现偶发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七氟醚组;两组患儿术中HR和MAP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水平;七氟醚组诱导、拔管、苏醒时间均短于氟烷组;七氟醚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烷组。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8例。甲组应用七氟醚,乙组患者应用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BP、心率等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对比麻醉之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在麻醉诱导之后5min和10min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诱导之后乙组患者的血压低于甲组、心率高于甲组(P0.05);应用七氟醚的患者表现为低频缓慢下降,应用丙泊酚的患者表现为高频缓慢下降。结论七氟醚对于老年冠心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影响较小,具有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世栋  张彦 《山东医药》2010,50(52):82-8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或吸入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ASA I~Ⅲ神经外科占位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复合舒芬太尼及静脉滴注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前40 min停药。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行颅内压(ICP)监测,记录诱导后10 min(Ta)、40min(颅骨钻孔前,Tb)时的ICP,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5 min(T2)、放置头架(T3)、切皮(T4)、锯颅骨(T5)、切开硬脑膜时(T6)、拔除气管导管(T7)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S组术毕拔管时间短于P组(P〈0.05)。Tb期S组ICP高于P组(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插管后5 min HR下降(P〈0.05),其他时点的HR、MAP、SpO2和PetC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或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维持麻醉的方法 ,具有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麻醉并发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颅脑手术中七氟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P组,各20例。S组在以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完成插管后用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麻醉诱导用药同S组,插管后以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拨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拨管后均无呼吸再抑制现象。认为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颅脑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快而完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素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素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指导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n=64)及内固定术(B组,n=62)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扶双拐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延长[(72.8±10.1)min vs(55.7±7.8)min,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365.5±51.2)mL vs (180.8±25.3) mL,P<0.01];A组平均扶双拐下地时间显著少于B组[(7.5±1.2)d vs(48.7±6.8)d,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2.5) d vs (15.2±2.1)d,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B组(3.13% vs 19.35%,P<0.01).A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2.19% vs 75.81%,P<0.01);A组无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1% vs 88.89%,P>0.05);A组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92.85% vs 60.00%,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可作为受伤前髋关节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或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用普瑞巴林与联合神经阻滞对老年人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比较。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神经阻滞组(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PNB组,36例)和普瑞巴林组(P组,25例)。PNB组除口服普瑞巴林外,应用1%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行肋间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后第3、7、30、60、180天VAS评分(分别为VAS1、VAS2、VAS3、VAS4、VAS5),普瑞巴林日最大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VAS1、VAS2、VAS3、VAS4、VAS5,评分PNB组均低于P组,(分别为P〈0.05,P〈0.001)。治疗后第30、60及180天患者疼痛消失比例PNB组均高于P组,(P〈0.05)。普瑞巴林日最大剂量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疗效优于单纯普瑞巴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七氟醚单独与复合笑气吸入用于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和SN组各20例,ASA分级Ⅰ级.S组全凭7%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SN组复合7%七氟醚和50%笑气吸入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2 min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值;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时Cooper评分.结果 两组各时点MAP、HR、SpO2比较,P均>0.05;S组患儿T1时BIS值与MAC值分别为49.75±7.46、2.51%±0.32%,SN组分别为41.33±2.12、3.04%±0.48%,P均<0.05;S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分别(54.25±8.95)、(262.50±54.97)s,SN组分别为(32.00±4.24)、(165.33 ±44.71)s,P均<0.05.两组气管插管时Cooper评分比较,P>0.05.结论 与七氟醚单独吸入麻醉诱导相比,七氟醚复合笑气用于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且心血管系统平稳,插管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女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且年龄≥60岁的StanfordB型AD患者,按性别分为老年男性组(67例)及老年女性组(41例),年龄分别为(66.8±5.3)岁和(65.5±4.6)岁:对两组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年龄及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及伴发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氧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高血压病史知情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71.1%(27/38)vs.88.9%(56/63),P〈0.05],入院首诊高血压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28.9%(11/38)vs.11.1%(7/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高血压1级、2级、3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最高收缩压,人院脉压差.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组入院最高舒张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4±23.8)mmHg vs.(103.9±17.3)mmHg,P〈0.05;1mmHg=0.133kPa]。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应用利尿药的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13/38)vs.9.5%(6/63),P〈0.05]。随访期间两组血压治疗达标率、总病死率及夹层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StanfordB型AD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入院舒张压高,经正规的降压治疗后,可获得较理想的血压达标率。对老年女性患者需重视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辅助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年龄大于65岁的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按照心源性休克发生至IABP置入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n=53)为心源性休克至IABP置入时间小于等于3 h,B组(n=63)为大于3 h;观察血运重建、多巴胺使用情况,并记录总IABP辅助时间,30 d内全因死亡、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出血事件等临床事件。结果多巴胺使用无统计学差异。平均IABP辅助时间A组低于B组(71.0 h vs.128.5h,P0.01);A组与B组相比,全因死亡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1%vs.31.7%,P0.05);心源性死亡(13.2%vs.25.4%,P=0.10)、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6.4%vs.34.9%,P=0.32)、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1.3%vs.20.6%,P=0.18)、主要出血事件(5.7%vs.11.1%,P=0.29)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30 d内生存率以及减少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 年7 月~2013 年7 月在本院接受全髋置换术的6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静脉通路后,观察组将0.4 μg/kg 负荷量右旋美托咪定采用微量泵从静脉10min 内泵入,维持量为0.3 μg/(kg· h);对照组将50 ml 0.9%NaCl 溶液从静脉泵入,方法同观察组。分别记录患者入室(T0)、开始泵药(T1)、泵药10 min(T2)、切皮(T3)、切皮30 min(T4)、拔管(T5)、拔管后30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等参数,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30 min 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观察组SBP、DBP、HR 在T5、T6 时点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CSI 在T2~T6 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但OAA/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维持OA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主动固定电极对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分为RVS起搏组(实验组,植入主动固定电极,n=42)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对照组,植入被动固定电极,n=36),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左室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E/AI:L值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心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RVS起博组与术前相比较,FS、SV、CO、EF、E/A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博组在术后6个月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CO、EF、E/A均高于RVS起博组(P〈0.05)。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起搏比例及平均心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高龄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07年12月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糖尿病组,纳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置入SES支架。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5年随访率均为100%,糖尿病组MACCE发生率(57.8%,37/64)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心源性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0% vs.1.67%,15.6% vs.8.33%,P均<0.05)。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不增加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率,但会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动脉导管结扎手术,观察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小儿随机分成三组,七氟烷组(F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HR、Sp O2。记录患儿麻醉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术后即刻(T0)、5分钟(T1)、10分钟(T2)、20分钟(T3)、30分钟(T4)及60分钟(T5)的躁动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 O2。记录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组、S组患儿术后各点平均动脉压(MAP)、HR明显低于F组(P﹤0.05),而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与S组比较,除T1、T2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MAP和HR均明显低于R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躁动的情况:与F组比较,R组与S组的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除T1外,其余各时间点,S组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F组、R组和S组镇静满意率分别为30%、65%和90%,R组、S组的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F组,而R组、S组两组相比,镇静满意率无明显差异。同F组相比,R组、S组的镇痛评分5分需术后疼痛治疗的比例明显下降,而R组、S组两组相比,5分的比例S组明显低于R组(P0.05)。三组中仅F组有2例恶心呕吐。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减轻苏醒期躁动。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手术结束后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