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终末阶段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科学合理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因此明确安宁疗护的准入标准是推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制定方法、具体内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类风湿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病人健康问卷-9及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37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得分为[1.65(1.20~2.2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面对、服药依从性、疼痛、文化程度、抑郁、是否规律锻炼、疲劳及疾病活动度对躯体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60.8%。结论 RA患者存在中度躯体功能受限,自我效能、面对、服药依从性、疼痛、文化程度、抑郁、是否规律锻炼、疲劳及疾病活动度是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从而维持躯体功能,延缓关节功能丧失,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 回顾分析2017-11-20—2018-05-2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发育延迟及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拟诊为WHS。应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疾病特点。结果 2例男性和2例女性患儿因生后特殊面容(希腊头盔样面容)、智力低下、发育延迟、肌张力低下、癫痫,应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发现患儿4p16.3区域2.24~3.8 Mb的缺失,确诊WHS,给予抗癫痫及康复治疗并定期随访。结论 尽早完善染色体芯片技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WHS,且能判断预后。染色体微阵列芯片分析与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相比,具有高分辨和高准确度的优点,可为产前遗传学诊断提供更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4.
大脑与肠道以肠道菌群为介导进行双向交流,称为微生物—肠—脑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生后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的失调又会影响到IS的发展和预后。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IS病理上密切相关,或许可以作为IS早期诊断和防治的指标之一,并且发现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影响IS的预后。现就微生物—肠—脑轴相关性以及相应的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I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预调查等形成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量表初稿;于2022年3月至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共发放3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最终形成的量表包括生理健康需求、心理社会健康需求、环境健康需求及健康行为相关需求4个维度,共2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646%。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17、0.815、0.911,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803~0.886、0.801~0.914、0.498~0.64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量表科学、合理、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曾洁  金蕾  孙垚  潘丽  李亚芳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602-2605
背景 我国每年死亡人数960~990万,其中仅有少部分人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目的 了解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认知,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4-5月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访谈对象。研究人员按照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结束后,于24 h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稿,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1)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人群的认知发生改变;(2)医护人员普遍认同将病情、心理情绪状态、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应作为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必须涵盖的3个维度;(3)当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主观感受、基础情况,并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做出是否准入的判定。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这种判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安宁疗护准入人群仍需进一步扩展,研究人员应保留当前安宁疗护准入判定方法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容,在后续研究中采用Delphi法进一步修订。可参考国外已发展成熟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及文化调试,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7.
金蕾  曾洁  潘丽  孙垚  李亚芳  史宝欣 《护理学杂志》2019,34(15):37-40+65
目的系统评价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5.1.0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ADDIS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7种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共8 483例初产妇。结果发现6种新型分娩体位与仰卧膀胱截石位相比,均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仅在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方面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屈髋屈膝位在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方面效果最佳;侧卧位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优势最强;俯卧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效果最佳。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不同新型分娩体位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但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和分析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分子Vδ1~8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集1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γδT细胞TCR分子Vδ1~8亚群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各亚群所占百分比。结果:健康成人外周血γδT细胞TCR分子Vδ1~8亚群的比例分别为:Vδ1(7.19±0.33)%、Vδ2(54.27±7.9)%、Vδ3(20.23±0.03)%、Vδ4(3.80±0.02)%、Vδ5(2.08±0.02)%、Vδ6(0.81±0.25)%、Vδ7(7.21±0.02)%、Vδ8(4.41±0.04)%。Vδ2亚群均明显高于其他亚群(P<0.01)。结论:我国健康成年人外周血γδT细胞TCR分子Vδ1~8亚群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Vδ2 >Vδ3 >Vδ1 >Vδ8 >Vδ7 >Vδ4 >Vδ5 >Vδ6。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八段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八段锦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94例PCI术后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MD=3.32,95%CI(1.60,5.04),P=0.000 2]、冠心病PCI术后[MD=7.48,95%CI(6.30,8.67),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MD=-67.11,95%CI(-90.51,-43.71),P<0....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流不能顺利通过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项针对中国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造成的残疾或死亡已超过了其他疾病。而在发病和流行的卒中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则分别占69.6%和77.8%[1]。虽然临床上已采用如动静脉溶栓、血管介入及神经保护等疗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有颅内出血的危险;介入治疗则要考虑手术时间和术后药物应用的问题;神经保护治疗虽然理论上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实际作用并不理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