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迪  陆滢  叶佩佩 《浙江医学》2020,42(6):587-590,593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效果及经济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化疗后即使用PEG-rhG-CSF的患者33例(初级预防组),后续化疗后使用PEG-rhG-CSF的患者21例(次级预防组),未预防性使用PEG-rhG-CSF的患者26例(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4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发生率、化疗及时率、完全缓解(CR)率以及住院时长和费用,同时观察PEG-rhG-CSF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初级预防组、次级预防组、对照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06%、19.05%、42.31%,初级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初级预防组、次级预防组、对照组的FN发生率分别为6.06%、9.52%、30.77%,初级预防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初级预防组的化疗及时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次级预防组(80.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化疗后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初级预防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次级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预防组与次级预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为5.56%。结论在DLBCL患者化疗中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降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FN发生率,确保化疗及时进行,且具有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校健康大学生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的带菌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取某校200名健康大学生,取口腔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综合鉴定致病性球菌。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乙型链球菌39株,甲型链球菌61株,肺炎球菌42株,带菌率分别为3.0%,19.5%,30.5%和21.0%。喜爱吃糖者乙型链球菌的携带率高于无此嗜好者(χ2=6.291,P=0.012)。结论部分健康大学生口腔中存在致病菌,携带率与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APL患者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APL患者CECs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_2O_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位蛋白(TSPO)基因在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ML患者76例,其中伴有FLT3-ITD突变34例,伴有DNMT3A R882突变27例,伴有FLT3-ITD/DNMT3A R882双突变1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19例。骨髓穿刺留取骨髓3 ml,常规提取RNA,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检测TSPO基因的表达量(使用2-ΔΔCT法计算)。结果:FLT3-ITD单突变组和DNMT3A R882单突变组初诊时TSPO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02±1.04、1.85±0.76,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06,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P=0.821);双突变组初诊时TSPO基因表达量为3.98±1.07,明显高于FLT3-ITD单突变组和DNMT3A R882单突变组(P=0.032,P=0.021);双突变组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时的TSPO基因表达量为1.19±0.87,明...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以髓系干祖细胞分化阻滞及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成人最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发病年龄68岁~[1]。老年AML患者化疗缓解率低(40%~50%),其中26%~36%患者1~2个月内死亡,中位生存仅4~6个月,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低于30%,5年OS低于1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正常中国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特点,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的对148例正常中青年志愿者进行全脊柱站立正、侧位X线及腰椎磁共振检查,测量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确定脊柱骨盆矢状位分型,并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值及排列类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与L4/5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r=0.188,P=0.022;r=0.165,P=0.045),骨盆倾斜角(PT)与L5/S1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r=0.187, P=0.023)。148例志愿者中Roussouly 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比例分别为5.4%、41.2%、36.5%和16.9%, 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3%、12.6%和13.6%;L5/S1节段Ⅱ型的椎间盘退变率明显高于Ⅲ、Ⅳ型(χ2=6.208,P=0.018;χ2=4.468,P=0.049)。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会受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影响,TK、LL、PT与下位腰椎间盘(L4/5、L5/S1)的退变相关。正常国人中41.2%的脊柱矢状位排列类型为Roussouly Ⅱ型,Roussouly Ⅱ型的中国成人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高,并且更易发生L5/S1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初诊与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诱导治疗的31例AML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反应.其中初诊AML 18例,复发难治AML 13例.结果 初诊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77.8%(14/18),其中完全缓解(CR)/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 13例,1年总生存(OS)率为39.2%,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32.5%;复发难治患者ORR为53.8 %(7/13),其中CR/CRi6例,1年OS率为22.4%,1年DFS率为7.7%.共有11例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其ORR为90.9%(10/11),其中CR/CRi 9例,1年OS率为63.8%,1年DFS率为37.5%.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3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是骨髓低增生性的初诊及复发难治AML安全有效的诱导治疗手段,对MDS转化的AML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ACOPB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难治复发性NHL患者应用MACOPB方案(MTX 400 mg/m2第2、6、10周静滴,24 h后四氢叶酸钙15 mg/m2,qh×6次解救,MIT 6 mg/m2第1、3、5、7、9、11周静滴,CTX 400 mg/m2第1、3、5、7、9、11周静滴,VCR 2 mg第2、4、6、8、10、12周静滴,DXM 10 mg qd×2周静滴后减量,BLM 10mg/m2第4、8、12周静滴)化疗,评定疗效。结果 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6%(22/28),完全缓解(CR)率为60.7%(17/28),部分缓解(PR)率为17.9%(5/2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黏膜炎、胃肠道反应等。全组病例支持治疗下均能完成所有化疗,全组无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MACOPB方案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微,易于控制。为能够再次缓解的复发淋巴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老年复发/难治性AML患者(69-8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 1;阿克拉霉素,10 mg/m~2,d 3-6;注射用阿糖胞苷,10 mg/m~2,d 1-14;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d 1-14)。对照组采用标准CAG方案(阿克拉霉素20 mg/m~2,d 1-4;注射用阿糖胞苷,15 mg/m~2,d 1-14;G-CSF400μg/(m~2·d),d 1-14)。2周1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1年生存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CR 55.00%(11/20),OR 85.00%(17/20)(P 0.05);CAG组CR 30.00%(6/20),OR50.00%(10/20)。截止至2018年2月,40例患者中17例存活,20例死亡,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2-35)个月。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3(2-35)个月,1年OS率为70.00%;CAG组中位生存时间10(2-31)个月,1年OS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外周血WBC、Plt数高于CAG组,Hb水平低于C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AG组(65.00%vs 25.00%,50.00%vs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AML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增加,在临床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给予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