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4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1250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1179篇
口腔科学   438篇
临床医学   1626篇
内科学   1520篇
皮肤病学   143篇
神经病学   754篇
特种医学   5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02篇
综合类   6374篇
预防医学   754篇
眼科学   372篇
药学   1474篇
  6篇
中国医学   4990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1122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094篇
  2009年   1058篇
  2008年   1299篇
  2007年   1164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1281篇
  2003年   1198篇
  2002年   1121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和评价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结合夹尾(恐吓)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夹尾组和肾气丸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灌胃,其余组均采用D-半乳糖及三氯化铝造模,持续8周;夹尾组和肾气丸组从第5周开始,在造模的同时用夹尾(恐吓)法建立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肾气丸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10 g/kg灌胃。每2周观察记录1次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第8周末进行水迷宫测试。测试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收集血清检测下丘脑-垂体系统生化指标。取大鼠大脑,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组化法对大脑的海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夹尾组表现为精神亢奋、躁动,大便色黑干硬,毛色发暗枯槁等,造模第6周和第8周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对照组、模型组症状、体征相似,实验过程中各时间点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夹尾组、肾气丸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而夹尾组比模型组出现较早。海马组织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组化显示模型组、夹尾组比对照组出现较多神经元细胞死亡和CHAT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夹尾组较为严重,肾气丸组则有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生化指标血清皮质醇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夹尾组、肾气丸组(P均0.05),夹尾组明显低于肾气丸组和对照组(P均0.05),肾气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经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结合夹尾(恐吓)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是比较理想病证结合模型,可能皮质醇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证候客观化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研究进展,分析维生素D与PCO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及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治疗肾虚型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文献,根据PCOS的病理、临床表现,从中西医角度就目前维生素D在PCOS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国内外研究表明,在PCOS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月经紊乱、低妊娠率或不育、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与肾虚型PCOS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可能在PCOS的发病及临床症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补充维生素D对PCOS有治疗作用,补肾中药可改善肾虚型PCOS临床症状,但仍需更有力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如今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探索骨质疏松诊断技术以更好的针对治疗,需要成熟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同时,骨评价方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迫使研究者竭尽全力挖掘正确、全面的骨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各种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应用情况,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治率,为其进一步研究以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使用后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正常组正常养殖,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4周。药物干预组采用模型组造模过程4周后给予药物(氟西汀)给入,自实验开始之后每周观察大鼠体重、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糖水消耗减少、旷场试验各项指标较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减少,药物干预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生与治疗中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 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 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