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口腔外科器械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牙拔除术的治疗理念已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舒适化和人性化过渡,除普及规范、标准的手术技术外,在牙拔除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掌握正确的拔牙技巧与原理是牙拔除术得以安全、微创、高效进行的保证,也为牙槽骨功能性保存与修复重建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文章就牙拔除术相关的新技巧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成2组。采用截骨术造成动物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组A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保留其功能。组B在术中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阻断其功能。术后2、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并分离完整的颞下颌关节(TMJ)大体下观察,按TMJ矢状方向分成内中外各1/3固定,HE染色和丽春红三色染色。结果组A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B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致更多新骨形成,甚至发生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黏骨膜-骨瓣术式对颌骨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5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5例采用黏骨膜-骨瓣术式,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刮治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CBCT评价骨腔成骨修复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肿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410),但观察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百分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骨框架基本完整,仅遗留较小骨腔,开窗处未见塌陷;而对照组骨窗的框架丧失,仍遗留较大骨腔,开窗处可见明显塌陷畸形。结论: 颌骨囊肿黏骨膜-骨瓣术式保存了骨及骨框架,加快了成骨比率,显著缩小了骨腔,具有更好的成骨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伤。此外,左侧切除部分翼外肌作为实验组,右侧保留翼外肌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通过用大体观察、螺旋CT扫描、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TMJ样本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发生了TMJ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仅是纤维强直。螺旋CT和Micro-CT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关节面粗糙、有新骨形成并突入到关节腔内,且关节腔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对照组髁突的最大内外径和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新生骨小梁的方向与翼外肌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无此特征。组织学结果也印证了对照组关节内发生了纤维-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为纤维强直。 结论 在髁突矢状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翼外肌发挥了类牵张成骨的作用,从而参与创伤性TMJ强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液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血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SD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翼外肌神经元投射通路的定性研究分析,揭示Vmo神经元轴突终末向翼外肌的投射通路,以确定翼外肌的开闭口作用。方法纳入8周龄SD大鼠10只,手术暴露SD大鼠左侧翼外肌,肌内注射荧光金3~5μl后,关闭并缝合伤口。术后7 d,实验动物灌注、取材、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金注入翼外肌后,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荧光金的逆行标记情况。结果在荧光金注射侧的Vmo神经元内可见大量的荧光金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这些神经元不仅分布于支配闭口肌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背外侧部,也分布于支配开口肌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内侧部。结论Vmo与翼外肌之间的神经元传导通路支配翼外肌,神经元既分布在背外侧部也分布在腹内侧部的核团内,推断翼外肌既在开口运动中发挥作用,又在闭口运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是指由结核杆菌、放线杆菌、梅毒螺旋体、白色念珠菌等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发生在口腔颌面局部的感染。发病率虽低,但若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较为严重的颌面部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文章就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正确认识及有效诊治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