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50篇
  免费   5182篇
  国内免费   4012篇
耳鼻咽喉   418篇
儿科学   377篇
妇产科学   783篇
基础医学   3608篇
口腔科学   1956篇
临床医学   16216篇
内科学   6622篇
皮肤病学   568篇
神经病学   2691篇
特种医学   38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4818篇
综合类   22331篇
预防医学   10425篇
眼科学   584篇
药学   7355篇
  94篇
中国医学   19396篇
肿瘤学   1754篇
  2024年   552篇
  2023年   2021篇
  2022年   2255篇
  2021年   2673篇
  2020年   2840篇
  2019年   2550篇
  2018年   1230篇
  2017年   2048篇
  2016年   2258篇
  2015年   2703篇
  2014年   4793篇
  2013年   4355篇
  2012年   5716篇
  2011年   6216篇
  2010年   5617篇
  2009年   5401篇
  2008年   6631篇
  2007年   5473篇
  2006年   5030篇
  2005年   5460篇
  2004年   4470篇
  2003年   4262篇
  2002年   3162篇
  2001年   2794篇
  2000年   2107篇
  1999年   1714篇
  1998年   1599篇
  1997年   1457篇
  1996年   1377篇
  1995年   1237篇
  1994年   928篇
  1993年   645篇
  1992年   563篇
  1991年   530篇
  1990年   409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早产常易伴发脑性瘫痪、运动和认知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发育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生命早期大脑发育迅速,可塑性强,是进行早期运动干预的良好时机。本文就早产儿早期神经运动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适宜有效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运动疗法作为极具特色的康养健身运动疗法,在防病治病中的宝贵价值备受国际康复医学界关注。而慢性筋骨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杂病,临床呈现出“一大五多五高”的特征,成为当前重大的健康问题与临床防治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特点以及其在慢性筋骨病康复中的应用原理、原则及优势作用,提出以传统运动疗法为依托,构建慢性筋骨病防病治病应用方法模式;以三因制宜为指导,构建医院-社区-团体-患者为一体的康复管理模式;以“治未病”工程为支撑,构建慢性筋骨病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模式;为切实提高防、控、治的能力与水平找准抓手与路径,为构建慢性筋骨病康复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围绕足三里穴(ST36)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探索近20年来有关足三里穴的研究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作者、机构相关图谱。结果 基础研究纳入1030篇文献,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电针中心度最高(0.53),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胡森(22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3篇)。临床研究纳入2067篇文献,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穴位注射和针刺中心度最高(0.27),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波(7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篇)。结论 足三里穴在基础和临床的研究重点、热点和趋势不一致。并且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针刺镇痛、电针疗法、胃肠功能这三个内容是同步的,而关于代谢组学、穴位注射、温针灸和揿针的内容则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在女性更年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女性更年期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体参数指标、代谢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 PeakVO2)、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HRR)、运动后收缩压恢复(Recovery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R)、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TG、TC、LDL、血清hs-CRP、TNF-α、IL-6及SBP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HDL、PeakVO2、HRR、Me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减药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PET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治疗女性更年期MS患者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人体参数和代谢指标,降低炎性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减轻药物依赖,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孤独症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组(予以行为疗法干预)、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和联合组(应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每组45例,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孤独行为评分(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和心理发育水平(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为组和头针组(93.33%比77.78%、82.22%,均P<0.05);行为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均高于、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行为组和头针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理发育水平及孤独行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肠运动存在昼夜节律,表现为白天活跃,夜间减弱或消失,这是一种内生性的、由时钟基因控制的生物节律。肠运动节律既可与中央节律保持高度一致,也可独立于中央节律而对外周环境刺激做出反馈。外科手术会破坏肠运动的昼夜节律,而围手术期合理使用褪黑素、五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则有助于促进此节律的恢复。外科医生了解肠运动节律的机制,有助于加深术后肠麻痹(POI)的认识,再基于时辰药理学,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宜的剂量给药,或许能进一步缩短POI时间,促进肠运动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共招募多发性抽动症儿童60例,随机分为头针组和硫必利组,每组各30例。头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及百会、印堂,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硫必利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50-100 mg/次,2次/天,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中医证候积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结果 头针组合硫必利组组内比较:二组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SF-36评分中头针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5个维度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必利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5个维度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组合硫必利组组间比较:头针组治疗后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组在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照优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头针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氏头针能够很好的改善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主要侵犯骨盆淋巴结及躯干骨,少有脑转移,更罕见转移至桥小脑角区,并以脑部症状首发的病 例。本文报道一前列腺癌罕见桥小脑角区转移病例,患者以头晕伴右侧耳鸣及右侧面瘫为首发症状,未诉前列腺疾 病史,术前颅脑 MRI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可能,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侧乙状窦后入路桥小 脑角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前列腺癌转移,后续行前列腺 MRI及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原发灶。患者后 续先后于泌尿外科及放疗科行内分泌及放射治疗,生存期至初发病后 18个月。本例患者无泌尿生殖系症状,且以听 面神经缺失症状为首发,与此部位高发的神经鞘瘤难以鉴别,极易误诊,较为特殊且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