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特点及其在肺康复中的应用原则及优势作用,将肺康复中的现代科学康复运动内涵与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相结合,由此将传统运动肺康复特点概括为:整体康复,社区自主锻炼,道法自然,由此阐明中国传统运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通气,导气引体,促进代偿,宁神怡心,改善精神等肺康复优势。同时将肺康复中的现代科学康复运动内涵与中国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相结合,最终形成“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传统运动团体-肺康复患者”的网状管理体系,为肺康复患者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整脊学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形成其富于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治疗学。在中医传统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这些理论,施杞教授高度概括为“一圆一说两论”。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中医整脊学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以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临床应用这“三则”“四法”,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的八大应策。  相似文献   

3.
慢性筋骨病以筋骨失和为病理特征,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切入点。中和辨治之主旨为辨识偏盛偏衰,矫正至中,察知太过不及,燮理达和;中和辨治之法,即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立法、立法明机、明机组方、组方用药共6步,有助于明确慢性筋骨病的方证状态,提升临床疗效。笔者以筋骨中和为切入点,梳理慢性筋骨病的国内外文献,提出筋骨失和是慢性筋骨病的关键病因;针对慢性筋骨病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病机,提出中和辨治慢性筋骨病的诊疗思路,即以明确失和为关键,以执中为根本,以致中为原则,以达和为目的,旨在为优化中医诊疗慢性筋骨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5.
筋与骨、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慢性筋骨病的诊疗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而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原则就是其最经典的体现和运用。但在慢性筋骨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对于筋骨孰先孰后的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参照物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以"以骨为先"立论,从古代哲学家对动与静的认识、筋骨生理状态下的动与静、筋骨病理状态下的动与静、慢性筋骨病诊疗中的动与静及慢性筋骨病康复中的动与静5个方面,探析了以静制动原则在慢性筋骨病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为主线,从慢性筋骨病的概念、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对筋骨及慢性筋骨病的认识、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对慢性筋骨病的临床诊疗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慢性筋骨病的临床诊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认为慢性筋骨病的病机是"筋滞骨错",治当以"筋骨失衡,以筋为先,以衡为用"为基本原则,为慢性筋骨病的治疗与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者经中医药等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李飞跃教授是魏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主张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气血失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之本、筋骨失衡是其病机之标,在治疗上主张内服中药、手法、导引联合应用,调理气血治其本、理筋正骨治其标。本文从病因病机和诊疗思路两个方面总结了李飞跃教授基于“气血失调”和“筋骨失衡”理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曲径通幽的“反向”疗法所谓“反向”疗法当是指临床针对病因、病机、病位、病势,从其相反方向辨证施治的一组治疗方法。如内病外治,外病内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之类。此种疗法主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脏腑学说为基础,通过经络环周起诱导,通调作...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诊疗的主要思维模式,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过度强调辨证论治,易忽略“病-症-因-机”。《伤寒杂病论》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以柴胡证为例体现了抓主症思维在诊疗中的应用,然而直接将方与症对应有简化诊疗思维的倾向。基于此,提出“独藏”辨治理论,“独”作“单独”“独一个”之意,“藏”作“深藏”之意,通过辨识深藏在诸多症状中的独有核心症状,执简驭繁,从而实现中医辨病整体观与辨症精准化相结合。并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伏气温病、肥胖的辨识为范例,探讨以辨主症为核心,疾病为纲领,辨证为枢纽,上连审因,下达求机的“病-症-证-因机”相结合的“独藏”辨治思路,以期为现代中医诊疗思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带来的威胁日渐严重,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慢病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慢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讨论了中医药在慢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中医学倡导的整体平衡协调的健康观有助于完善适合新的医学模式下的慢病防治管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维护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慢病患者的自我主观能动性,丰富且有效的干预技术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提出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自觉将中医药融入到慢病的健康管理和防治工作中去,采取更加积极和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来确认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优势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应用中医药,走出一条中西医共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治管理道路,满足我国慢病防治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借鉴国际慢病管理模式和转化医学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人群防治现状,提出了以"患病的人"为管理对象,形成中医药防治慢病社区管理模式框架,包括以生活方式与适时中医药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慢病人群个体化防治方案,结构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社区SAT培训模式和"政府主导、医院指导、社区服务、居民自管"管理方式,实践结果显示可提高慢病患者依从性和慢病防治达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医肺康复疗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为指导思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道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中医肺康复技术种类较为单一,后期能否将中医肺康复技术多样化,是否可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量身定做合适的康复技术;(2)稳定期COPD患者是否能坚持肺康复训练,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有效锻炼;(3)稳定期COPD患者如若中途放弃相关训练,是否会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是否会加快病情发展;(4)稳定期COPD患者如何在康复训练期间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5)中医肺康复疗法的中医理论依据还不够充分,临床仍处于摸索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慧  陈艳  张哲  付雯  雷枭 《河南中医》2021,41(2):320-324
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主要方法有: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推拿疗法)、中医情志疗法、饮食运动疗法、中医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疗效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中医治疗方面的文献研究很多,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较少;(2)临床研究中对疗效的判定缺乏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3)文献研究侧重临床疗效评估,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较少,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今后,应加强未病先防理念;统一便秘疗效标准;增加实验研究,对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的防治监测工作虽已在全国开展,但中医特色不足,各地监测效果参差不齐。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但疗效不够确切,忽视了肿瘤幸存者的康复需求。急需用大数据的方法来深入挖掘中医药的防治优势并制定相关策略,更好的发挥中西医并重优势,在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上作出示范,向其他病种推广。基于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医院的支持下、各方专家的支撑下、社会的参与下,笔者带领团队整合各方资源,以中医肿瘤为抓手,以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北京市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西苑医院基地(简称“两室一站”)为实践基地,探索在大数据分析和中医整体观思维下的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体系,构建集恶性肿瘤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简称“防治保康”)为一体的连续性、专业性、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争取为其他慢性疾病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示范性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为中医肿瘤临床发展、学术研究、医政管理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我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初步建立防治保康中西并重模式,并付诸实践。应用中医之道:从建立多学科肿瘤治疗团队向建立多学科肿瘤康复团队的转变;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推进肠镜检查为结局,最终找出高危人群进行二级预防为目标;应用中医之术:以健脾补肾解毒为大法的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策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为单病种中西并重防治保康做出示范。借助于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大数据创新实验室进行实践,在预防上积极探索以慢病管理APP为抓手,乡村干部、镇卫生院、区中医院为三级联动的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预防模式并向其他慢病扩展。在治疗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在结直肠癌中西并重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取得进展。在我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多学科门诊模式标志着我国肿瘤康复事业前进了一大步。而在大数据分析上:团队对北京市三甲中西医医院住院病历的探讨,则能够从侧面看到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系列组稿将从多方面展现上述命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阳学说在现代康复医学性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阴阳学说基本理论来阐释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相关内容,描述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治疗方法上的相似性,以分析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理论上进行结合的可能性。结果:阴阳学说是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实践。结论:康复医学的许多内容可以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深入地归纳和总结,从而促进康复医学内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仍有着思维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为体质学说创始人,充分继承和发扬"治未病"思想,提出体质三级预防理论,用于指导临床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过敏性哮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  相似文献   

19.
当今医学发展趋势已逐步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个体化诊疗的新切入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体质分类研究,可有效针对个体开展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及治疗康复等工作。试从体质辨识的概念、个体化诊疗及体质辨识在个体化诊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以期在未来个体化诊疗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体质辨识的潜在价值,构建中医个体化特色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进理念。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社会意义、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治未病”理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样的技术手段包括功法锻炼、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刺、艾灸、食疗、精神调摄等,可个体化运用于患者,易于实施,收效明显,生命质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