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 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 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 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 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 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9岁。因多发性骨髓瘤于2008年11月26日及12月24日分别行VAD方案化疗(长春新碱+吡喃阿霉素+地塞米松),于2008年11月26日,12月17日及2009年1月13日分别行万珂治疗3周期(硼替佐米:1.3mg/m2,d1,d4,d8,d11),同时口服沙利度胺治疗。2009年1月15日患者经骨髓穿刺术行血液细胞学检查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骨髓象完全缓解。2月3日患者出现手足麻木严重,针刺感明显,无法入睡,不能站立,不能自主翻身,生活不能自理,双下肢肌力三级。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Han ZQ  Hong ZY  Hu CX  Hu Y  Chen CH  Lu YP  Wang SX  Zhou JF  Ma D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23-727
目的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ROCK-1的特异性阻断,探讨ROCK-1蛋白在卵巢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ROCK-1反义寡核苷酸(ASODN)以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W626和Caov-3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ROCK-1蛋白的表达,Boyden小室观察ROCK-1 ASODN对SW626和Caov-3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ROCK-1 ASODN后,2株细胞内ROCK-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最大抑制率可达49.0%;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SW626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75.6%±3.8%和54.7%±2.9%,Caov-3细胞为68.8%±4.7%和50.0%±4.5%;转染2种浓度ASODN的SW626和Caov-3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80.0%±1.3%、63.7%±1.9%、72.0%±1.3%和55.9%±2.5%;定向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83.9%±1.4%、64.1%±1.3%、72.5%±3.4%和54.5%±1.9%。转染后2株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和增殖能力,均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结论ROCK-1蛋白的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密切相关,阻断ROCK-1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卵巢癌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由Foa于1904年首次报道,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白血病,其特征为异常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组织和脏器,并在外周血中大量出现.浆细胞白血病可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econdary plasma leukemia,SPCL).作者于2002年在同济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该院PCL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者分为ATRA组和ATRA联合As2O3(联合)组, 观察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对初发患者, 联合组与ATRA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CR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8.0±7.8)天、(22.36±8.72)天和(19.38±9.52)天, 而ATRA组分别为(47.7±10.9)天、(28.40±8.95)天和(28.03±7.29)天, 联合组较ATRA组明显缩短;联合组早期病死率为7.1%, 较ATRA组的13.2%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与As2O3联合使用治疗初发APL患者, 较单用ATRA治疗有其优势, 有望降低早期病死率, 且联用不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31例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Liu Y  Wu JF  Xiao ZL  Sheng RY  Lü XJ  Chen Y  Zhang Y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15-819
目的 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的安全性 ,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 ,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共入选病例 10 31例 ,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共 96 5例。 96 5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 8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2 9%。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按高低依次为肾功能损害 ( 4 0 4 % )、肝功能损害 ( 2 38% )和过敏反应 ( 1 76 % )。合并应用其他抗感染药物及年龄≥ 6 0岁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年龄≥ 6 0岁人群中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 <6 0岁患者为高 ,疗程≥ 14d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14d者为高 ,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少数患者可出现肾、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其程度多较轻微 ,可耐受。老年、疗程≥ 2周及合并应用其他抗感染药物者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