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DC-CIK免疫治疗+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Tregs水平、B细胞、浆细胞比例水平变化;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3.33%(i6/30)显著高于对照组26.67%(8/30),1年复发率为6.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9/3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25+Tregs、CD4+CD25 high Tregs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化疗能够改善MM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症状,降低浆细胞比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血色病(hemochromatosis)是一组铁代谢紊乱所致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铁沉积于体内,引起脏器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1957年以来血色病国内报道约100例,经肝活检确诊病例仪14例,出现继发性精尿病5例。今报告一例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为10%~60%,90%~95%累及周围神经系统(PNS).表现主要有单神经病、感觉性神经病和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三种类型,以感觉性神经病变和(或)多神经炎最常见,但以感觉运动性神经病为首诊者少见.我院成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形成集落时,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逐渐丧失的倾向,且在体外扩增过程中MSC出现了自发分化的倾向,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实验拟用EPO作用于MSC,观察其未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POU5fl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SOX2)和多潜能维持因子(Nanog)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EPO对MSC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辅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PLT分别为(165.7±10.8)×10~9/L、(186.4±10.5)×10~9/L,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11.3)×10~9/L、(126.7±10.8)×10~9/L(P0.01)。两组治疗后Hgb、PT、a PTT、Fb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辅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方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确,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有效的诊治措施。方法:报道1例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对手术标本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及EB病毒DNA的PCR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左侧睾丸肿大,有向对侧睾丸、脾、中枢神经系统(CNS)等部位播散的自然倾向;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RO、CD3ε阳性,CD20、CD79α、CD5、Bcl-2、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均为阴性;PCR检测肿瘤细胞EB病毒DNA为阳性;病理诊断为左侧睾丸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罕见,病情进展快,应尽早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EB病毒相关检查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研究以确定诊断,目前治疗效果差,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肢体及腰背部僵硬发紧10个月,张口受限、吞咽困难1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及腰背部肌肉僵硬紧缩感,弯腰、下蹲、双臂上举、后伸困难,1个月前出现张口受限,伸舌、咀嚼、吞咽食物费力,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近日来出现双下肢水肿,行走费力。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入院体检:双颌下淋巴结肿大,1.0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拜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