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3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完全免费 | 3521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60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384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522篇 |
2013年 | 518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574篇 |
2010年 | 396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1个对照品同步测定多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建立其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以木通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皂苷PJ1(saponin PJ1)为指标,建立该成分与其他成分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mutongsaponin B和C) 间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saponin PJ1的含量,用校正因子计算mutongsaponin B和C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药材中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采用夹角余弦法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研究思路在木通药材中得到验证,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 总被引:47,自引:29,他引:18
随着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研究的深入与普及,国家药典委员会讨论通过在《中国药典》增补本中列入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通过对大样本量中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建立以ITS2为核心,psbA-trnH为辅的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和以COI为主、ITS2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该文介绍了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及其起草说明,并对该原则在中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探索建立新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分析中药、化学合成药与生物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异同点,结合笔者近年来在道地药材和药性理论研究的体会,提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相对于化学合成药来说,中药与生物制剂在物质组成形式、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相似性,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应借鉴生物制剂而不是“套用”化学合成药。提出了构建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6.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二是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发展;三是铺垫和推动了中药材GAP生产发展,促进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当今道地药材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地的认证认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等将是今后道地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线草内酯(Ⅰ),呋喃二烯酮(Ⅱ),羽扇豆醇(Ⅲ),24-羟基羽扇豆醇(Ⅳ),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Ⅴ),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Ⅵ),7-甲基柚皮素(Ⅶ),刺木骨苷B1(Ⅷ),3,4-二羟基苯甲酸(Ⅸ),棕榈酸(Ⅹ),β-谷甾醇(Ⅺ)。结论除化合物Ⅴ和Ⅵ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肺痈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肺痈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32个肺痈处方的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6个、新处方8个.表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