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的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致残率高.带血运的骨移植手术由于从纠正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入手,经临床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在成为保留股骨头治疗的主要手段.我院1986年11月~2003年12月,应用系列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800例(852侧)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进行修复与再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针对该手术术式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冠状窦近端和远端起搏,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冠状窦电图波形的改变、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探讨发生房颤的电学特征改变。方法:39例因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17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22例。置入10极电生理导管至冠状窦,在X线下使导管的9~10极位于冠状窦口。固定程序S1S2400/360ms起搏冠状窦的近端和远端,2倍的起搏阈值,记录冠状窦电图。测定远端和近端起搏局部的有效不应期。结果:在冠状窦电图上有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房颤组占13/17,对照组占5/22(P〈0.05)。房颤组CS1~2局部有效不应期(ERP)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房颤组CS9-10处ERP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组冠状窦电图记录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同时在冠状窦远端起搏时其ERP缩短,这些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基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假体制备工艺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熟和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然而,由于髋关节的解剖特点和术中假体安放的具体要求,THA原有术式存在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如何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体会与疗效。方法对20例有手术指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手术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照NEER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ACL,先后钻取胫骨、股骨隧道,屈膝120。由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之后引入双束同种异体肌腱(或自体肌腱),肌腱胫骨端、股骨端(沿肌腱间打入钉鞘形成双束)固定,术后随访,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45例患者(97.8%)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I度阳性。KT-1000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平均为(-0.47±1.39)mm,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36.07,P〈0.01);其中30例(65.2%)〈0mm,即患侧关节稳定度高于健侧;15例(32.6%)为0~2mm;1例(2.1%)〉2mm。所有患者轴移试验检查均为阴性。活动度检查发现42例伸屈活动度均正常,1例有5。屈膝欠缺,1例患者有10。屈膝欠缺,2例有5。过伸欠缺。从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分析,45例(97.8%)IKDC评级为正常,1例(2.2%)评级为接近正常。综合分析,44例(95.7%)IKDC评级正常,2例(4.3%)为接近正常。术后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94.9±3.7)分,Lysholm评分为(93.71±3.3)分。受伤前Tegner评分平均为7.3分,最后随访时为6.9分。结论对膝关节ACL断裂患者施行胫骨一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能够建立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膝关节,使所有患者获得IKDC评级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急救应急抢救网络,一方面可以更加凸显院前急救的快捷反应,另一方面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加速医疗急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2006年2月,本院应用张力带固定治疗腓骨下端骨折患者24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8~52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双侧2例。均为腓骨下端螺旋或斜骨折。1·2治疗方法腰部麻醉后取仰卧位,采用腓骨下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平衡点压配交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8例, 女6例;年龄30~58岁[(40.2±10.5)岁]。左肩5例, 右肩9例。肱骨大结节骨折Mutch分型均属于撕脱型, 采用肩关节镜下平衡点压配交叉缝线桥技术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3、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位X线片, 评估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肩关节MRI,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主动外展角度、体侧主动外旋角度、体侧主动内旋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2.5±0.8)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0±10.5)min、(20.0±3.8)ml。术后1周及3、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术后6个月肩关节MRI T1像示局部均匀高信号, 提示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室速,约占室速的1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根据室速的来源可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RVT大部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ILVT则为起源于左室间隔面。与器质性心脏病不同,IVT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我院1999-2004年13例IVT的RFCA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部位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骨折和非骨折部位的定位,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骨折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11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对照组6只。另取1只大鼠取其下颌下腺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对照。②实验组SD大鼠在第6肋距脊柱1cm处剪断肋骨建立肋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只暴露肋骨不切断。③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3,6周各取6只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骨折部位1/6肋骨,对照组每次取2只,方法、部位同实验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结果:2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非骨折部位)的肋骨,只有骨膜的间质细胞及骨骼肌纤维显示神经生长因子轻度着色。②实验组第1,3周,骨折部位的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染色阳性,大多数软骨细胞和骨痂也被染色。在骨折后6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在非骨折肋骨,骨膜骨母细胞染色阳性。骨折部位,骨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某些软骨细胞、骨膜基质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染色阳性。结论:①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骨组织的神经维持有重要作用。②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的新陈代谢和骨折的修复通过神经系统起促进作用。③神经生长因子对骨修复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