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569篇
内科学   35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1312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2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4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TRAP酶活力检测法评价0.1、1.0、10.0 μmol·L–1的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特异性蛋白TRAP、整合素β3(ITGβ3)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降低TRAP活性(P<0.05),且对破骨前体细胞活力未见显著影响,提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也显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WB实验结果表明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特异性蛋白TRAP、ITGβ3和c-Fos等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P、ITGβ3和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2~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诊疗中心就诊79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和623名听力正常母系家庭成员样本。所有患者进行听力学相关测试,同时采集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及部分正常母系家庭成员口腔黏膜组织,将样本送至中优细胞分 子遗传学检测中心进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共发现17个突变位点,已知A1555G、C1494T、961DelT/InsC和T1095C突变在非综合征性聋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1.01%、0.13%、0.76%和0.25%,其他突变均为多态性位点。A1555G和961DelT/InsC突变在汉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P =0.001)。C1494T突变在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仍然为0,T1095C在两个民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此次新疆地区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在聋病人群检出率有所降低,与耳毒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有关。线粒体12S rRNAA1555G和961DelT/InsC在汉族中携带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中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的热点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
轩辕欢  郑丽丽 《中医药导报》2020,26(6):38-39,45
目的:建立水蛭(蚂蝗)滑石粉烫制品抗凝血酶活性标准。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不同批次的水蛭滑石粉烫制品抗凝血酶活性。结果:水蛭滑石粉烫制品抗凝血酶活性线性关系良好,其中y=1.027,54x+0.013,3,R=0.997,8,稳定性和重复性RSD均小于2.5%,测定的12批水蛭滑石粉烫制品含量测定标准在2.28~4.68 U/μL。结论: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凝血酶滴定法简单且准确,可用于滑石粉烫水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地黄Rehmanniaglutinosa毛蕊花糖苷合酶基因(Rg Ac S1),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方法在地黄的转录组数据库中通过注释和比对,获得地黄Rg Ac S1的c DNA序列,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分子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以农杆菌瞬时表达法观测Rg Ac S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Rg Ac S1基因在地黄块根不同部位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地黄1个莽草酸-O-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的全长编码序列,c DNA长度为1 659 bp,包含1个1 29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3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75 900,具有莽草酸-O-羟基肉桂酰基转移酶的典型结构域,命名为Rg Ac S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Rg Ac S1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分布。q RT-PCR分析表明,Rg Ac S1在地黄的周皮和根毛中表达量较高,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表达量较低。Rg Ac S1基因在地黄品种北京1号、QH1和85-5中非菊花心中表达量均高于菊花心中的表达量,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获得地黄Rg Ac S1的c DNA序列,明确了Rg Ac S1的亚细胞定位和时空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Rg Ac S1基因在毛蕊花糖苷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定义,首先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发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家族被大量发现并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并且细菌对其不断产生耐药性,加上其他结构类别的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发现,使其一度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率急剧上升,人们开始关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几种重要的治疗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方案之一,并且发掘了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潜力,使这个“老牌”抗生素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7.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陈严平  沈勇 《中草药》2020,51(3):588-593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乌头干燥的茎叶用甲醇回流提取,所得的浸膏用1.5%HCl溶解,醋酸乙酯萃取得总粗提取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乌头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羧基-吲哚(1)、corchoionol C(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3)、松脂素(4)、(+)-N-formylnorglaucine(5)、oxoglaucidaline(6)、海罂粟碱(7)、(+)-cataline(8)、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2″-乙酰基)-半乳糖苷(10)、megastigmane(11)、山柰酚-7-O-α-L-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5、6、8~15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活体大蒜(garlic)及离体蒜苗(garlic sprout)挥发物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感效应,探索大蒜挥发性物质对连作当归存在的化感效应,为当归大蒜间作模式缓解连作当归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对当归各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系统的测定分析,讨论当归在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的影响作用下对连作胁迫、无连作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及抗性生长发育机制。结果:整体分析,连作胁迫条件下离体蒜苗对当归幼苗化感效应处理(D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1)整体提高17. 51%,48. 34%;连作茬口种植活体蒜苗与当归间作处理(LC2)下的当归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较当归单作(CK2)整体提高16. 63%,36. 65%;即离体蒜苗挥发物较活体大蒜缓解当归连作胁迫作用更显著。结论:无论有无连作障碍胁迫,适当浓度的活体大蒜及离体蒜苗挥发物对当归生长指标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其化感促进作用在有连作胁迫条件下表现更显著,因而间作大蒜对当归连作障碍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氨酸双糖苷(arginyl-fructosyl-glucose,AFG)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以不同浓度AFG(1,2,4,6,8,10μg/ml)刺激淋巴细胞的体外转化。另取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和免疫抑制模型组(M)给予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给予AFG组:M+AFG-H,M+AFG-M和M+AFG-L,三组分别给予50,30,10 mg/kg bw AFG,正常给AFG组:N+AFG-H,N+AFG-M和N+AFG-L三组对应给予高中低50,30,10 mg/kg bw AFG。免疫抑制对照组及M+AFG-H,M+AFG-M,M+AFG-L在第1、2、3、9、16、23、30 d小鼠腹腔注射CTX 80mg/kg。测定AFG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影响。30 d后处死ICR小鼠,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AFG对脾淋巴细胞自然转化,T细胞转化,B细胞转化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高中低剂量AFG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P0.05=。AFG对于体外脾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加药剂量为1~10μg/ml时,转化率呈浓度依赖性。AFG中剂量能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的自然转化(P0.05),而AFG低剂量能极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自然转化(P0.01);高剂量AFG对于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显著性(P0.05);高中低剂量AFG均能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B淋巴细胞的转化(P0.01,P0.05)。AFG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TNF-α(P0.01),其中高中剂量均能显著增加IL-2含量(P0.01,P0.05)。结论 AFG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并能拮抗CTX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镧、铈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添加稀土元素镧、铈对铁皮石斛组培苗以及移栽后铁皮石斛苗的生长的影响,寻找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稀土元素,以获得品质优良的铁皮石斛苗.方法 以铁皮石斛小苗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镧、硝酸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对其性状特征、生理活性、移栽后生长状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结果 通过90 d的培养后,添加稀土元素组别的铁皮石斛的鲜质量、根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分蘖数低于空白组,而且随着硝酸镧和硝酸铈浓度的增高,铁皮石斛组培苗的鲜质量、株高、根数、叶绿素含量基本呈递增的趋势,分蘖数呈递减的趋势,硝酸铈浓度为40 mg/L时,其鲜质量、根数、株高最大,分蘖数最少;铁皮石斛移栽培养30 d后,稀土元素组比空白组中的存活率和抽芽率高,硝酸铈为40 mg/L时其生长情况最佳;一定浓度的稀土元素La 、Ce能增强铁皮石斛组培苗的T-SOD酶、CAT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添加10.0~40.0 mg/L La3+,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添加10.0~40.0 mg/L Ce3+,SOD酶活性逐渐增强,但CAT酶活性在Ce3+10~ 30.0 mg/L时逐渐增强,40.0 mg/L时又稍下降;添加10.0~40.0 mg/L La3+,根系活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10~ 30.0mg/L时根系活力逐渐上升,40.0 mg/L时略有下降;添加10.0~40.0 mg/L Ce3+,根系活力逐渐上升,40.0mg/L时最高.结论 稀土元素镧、铈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及T-SOD酶、CAT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有较显著的影响,本文结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