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的临床诊断方法,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方法 搜集110例经实验室与临床诊断确诊的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其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行PPD试验的患者104例.结果 66例结核患者中56例T-SPOT.TB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4.85%;66例中61例作PPD试验,42例为阳性结果,敏感度为68.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P<0.05);44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39例T-SPOT.TB检测阴性,特异度为88.64%;44例中43例作PPD试验,31例阴性,特异度为7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T-SPOT.TB检测在敏感度、特异度上均显著优于临床常用的PPD.T-SPOT.TB阳性预测值91.80%(56/61). PPD试验阳性预测值76.36%(42/55).结论 T-SPOT.TB试剂盒在检测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83例参麦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参与参麦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测的研究,为规范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对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所有使用参麦注射液的383例住院患者进行用药监测,填写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再评价监测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3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8.16%的患者诊断和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上的适应证不符;47.26%的病例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与说明书不尽相符;用药剂量、药物浓度、配伍用药、给药途径等方面符合说明书要求;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无新发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规范临床操作,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汪睿  史清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65-568,571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顺铂(DDP)或两药联合在胸腔局部使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993~2009年文献中关于MPE治疗3 778例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分为IL-2组1 499例,DDP组708例,IL-2+DDP组1 571例。再以"随机研究,非合并其他治疗"为筛选标准筛选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IL-2组335例,DDP组513例,IL-2+DDP组460例。结果:IL-2组总有效率80.05%及IL-2+DDP组81.41%均高于DDP组58.05%;3组总体不良反应中发热、骨髓毒性、胸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DDP组随机数据有效率84.13%、IL-2组77.01%均高于DDP组58.67%(P0.05);3组随机研究患者发热、骨髓毒性、胸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2对MPE有明显的疗效,晚期恶性肿瘤伴有MPE的患者,IL-2单药治疗在保证较好疗效的同时,具有相对较好的耐受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与靶向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榄香烯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期生存时间、不良症状表现、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77.78%)高于对照组(52.78%);治疗组预期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占比80.55%,超过24个月占比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与22.22%)(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与靶向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ORR,延长患者的生存时期,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的样本量估计及患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合肥地区10家医院,对2013年5月24日在院的肿瘤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由3位我省结核病临床专家组成独立专家组进行肺结核诊断,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类型和分期.结果 共计调查肿瘤患者566人,其中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72人,患病率为12.72%.男性和年龄≥65岁的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患病率分别为15.17%和16.08%,高于女性(8.57%)和年龄< 65岁的患者(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x2=4.71,P=0.030;性别:x2 =5.18,P=0.023).晚期肿瘤及淋巴瘤患者肺结核患病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2,P=0.420).肺癌合并肺结核占全部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比例最高,为33.33%.结论 本次横断面调查的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的患病率为12.72%,其中老年、男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患病率增高,而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构成比最高,肿瘤分期及类型可能对肺结核患病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胸水内查见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其阳性胸水离心沉渣制作细胞块.分离细胞块样品DNA,使用实时荧光检测PCR(ARMS-PCR)检测215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块和40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块中EGFR的29种突变类型,并检测细胞块同时送检组织块的患者74例的一致性.结果 细胞决EGFR基因突变型102例,突变率47.44%(102/215);组织块EGFR突变型172例,突变率42.57%(172/404);74例有组织块对照的细胞块EGFR结果一致性有53例,一致率达71.62%(53/74),其中细胞块EGFR的突变率44.59%(33/74),组织块突变率70.27%(52/74).结论 可以应用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胸水细胞块代替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对指导晚期肺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剂量超过160 mg)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达到大剂量前1天、大剂量治疗当日等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患者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完全缓解率(无痛患者比例)随治疗时间逐渐提高,治疗1周可达到6.54%。有效缓解率(疼痛评分≤3分患者比例)在治疗当日达到近50%,治疗1周可达到90%。患者治疗1周的盐酸羟考酮平均日剂量为228.88 mg。与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日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10.28%,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结论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中重度癌痛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背景下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营养管理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营养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术后康复情况、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患者的Hb、ALB、PA水平以及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b、ALB、PA水平及NRS评分在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院后1个月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背景下的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营养管理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了解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增厚形成、消散的规律以及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安徽省胸科医院住院且定期随访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8个时间点(出院时对应时间点1、出院后1个月对应时间点2、出院后2个月对应时间点3、出院后3个月对应时间点4、出院后4个月对应时间点5、出院后5个月对应时间点6、出院后6个月对应时间点7、出院后9个月对应时间点8)胸腔超声检查、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时间点3胸腔积液肋间数、胸腔积液深度小于时间点2(P<0.05);时间点3胸腔积液肋间数、胸腔积液深度与时间点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肋间数、胸腔积液深度在时间点3为拐点。时间点5胸膜增厚肋间数、胸膜增厚面积小于时间点4(P<0.05);时间点5胸膜增厚肋间数、胸膜增厚面积与时间点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增厚肋间数、胸膜增厚面积在时间点5为拐点。时间点6用力肺活量(FVC)实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实测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大于时间点5(P<0.05);时间点6 FVC实测值、FEV1实测值、MVV实测值与时间点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VC实测值、FEV1实测值、MVV实测值在时间点6为拐点。时间点5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实测值大于时间点4(P<0.05);时间点5 DLCO实测值与时间点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O实测值在时间点5为拐点。结论 对于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残留的少量胸腔积液在出院后2个月左右基本自行吸收;当有少量胸腔积液不能抽尽时胸膜增厚达高峰,之后胸膜增厚逐渐减少,4个月后相对稳定;损伤的肺功能在胸腔积液基本被控制4~5个月后恢复到平台期,基本达到参考范围下限,之后恢复的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10.
王中玉  史清明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02-1903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诊疗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9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骨转移的病理类型,腺癌37例(37.37%),鳞癌28例(28.28%),小细胞肺癌10例(10.10%)。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脊柱(32.34%)和肋骨(21.56%)、骨盆(19.16%);骨转移主要临床症状疼痛68例;活动能力下降40例;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共87例次。通过综合治疗骨痛患者疼痛基本控制,75%的患者活动能力得到改善。结论肺癌中以腺癌发生骨转移居多,且多发骨转移多见,综合治疗可以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