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4眼)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OCTA与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等传统影像学对比运用的临床体会。结果12眼FFA存在荧光素渗漏,但形态模糊,不能确定是否伴有CNV,行OCTA则可以清晰显示新生血管影像。8眼FFA未检出CNV,但OCTA清晰显示出新生血管形态。3眼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高度怀疑CNV的存在,但因荧光素钠皮试阳性,均无法实施FFA,而OCTA则显示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明确了CNV的存在。6眼FFA无明显荧光素渗漏,OCT示无神经上皮层脱离、无色素上皮层脱离,但OCTA提示CNV的存在。5眼通过随访过程中的病情跟踪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单一抗VEGF或PDT治疗之后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吸收,而联合治疗后积液明显吸收。结论OCTA在CNV的检查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OCTA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慢性CSC患者的CNV进行观察,从而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磁性微珠前房注射诱导高眼压模型的可行性及特点,OCT在模型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前房内注射磁性微珠诱导高眼压,对照组前房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前及术后第1天开始隔天检测眼压波动;建模3周后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建模4周后使用OCT检测两组小鼠视盘旁神经纤维厚度,并行视网膜行铺片计数各组RGCs数量。  结果  小鼠前房内注射磁性荧光微珠后,微珠可均匀分布于房角处堵塞房角。实验组小鼠眼压自注射术后1 d开始升高,平均眼压为(19.37±4.38)mmHg,3周开始眼压下降;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建立微珠诱导小鼠高眼压模型后4周,行OCT检测RNFL厚度。实验组RNFL厚度为(27.67±6.15)μm,较对照组明显变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2)。检测OCT后收集眼球计数RGCs,实验组RGCs为(203.83±26.35)个,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9 4)。  结论  小鼠前房注射磁性微珠可以诱导持续稳定的眼压升高并引起明显RGC数量减少,可通过OCT无创、快速、重复的检测神经纤维层厚度发现RGC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Fg)血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Fg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以寻找基因突变,对有突变的序列反向测序证实;通过逆转录结合巢式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Fg异位转录产物;构建含有突变点的突变型FGA小基因(minigene)质粒和野生型FGA小基因质粒,将2种质粒分别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抽提RNA.逆转录PCR(RT—PCR)后TA克隆测序。结果:先证者呈FGA基因剪切位点IVS2+1G〉C杂合突变;对于该突变,逆转录结合巢式PCR的产物经克隆后测序只检测到正常转录本,而没有发现异常转录本:突变型FGA小基因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后.抽提RNA再经RT-PCR、TA克隆、测序,揭示剪接过程中发生了FGA基因2号内含子滞留,导致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从而使异常转录的mRNA在体内很快被降解。结论:异位转录结合体外表达证明先证者FGA基因剪切位点IVS2+1G〉C突变导致异常转录mRNA在体内很快被降解,是先证者低Fg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对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家系1~3)作表型和基因型诊断:常规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以筛查凝血功能,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PC∶A,PS∶A及AT∶A),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凝血酶抗原(AT∶Ag),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抗凝血酶的分子量和含量;PCR扩增AT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DNA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针对新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中检测相应突变以排除多态性,用TA克隆PCR产物测序鉴定杂合碱基缺失突变。结果 3名先证者均为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PC∶A和PS∶A都正常,AT∶A分别为正常人(100%)的60%、52%和60%,AT∶Ag分别为16.9、14.1和11.4 mg/dl,Western blot显示3位先证者的血浆AT蛋白分子量正常(58 kD)而含量低于正常;基因分析发现3名先证者各携带1个杂合突变,分别为g.8263 C>T(Leu340Phe)、g.5894-6 del TTC(Phe122del)和g.5898 T>G(Phe123Cys)。3个家系中与先证者表型相似的成员,则携带有相同的AT基因突变;但除家系2先证者的父亲有静脉血栓外,家系1和3中含有相应AT基因突变的家庭成员均无血栓发生。结论 3名先证者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分别由Leu340Phe、Phe122del和Phe123Cys突变所致,其中Leu340Phe和Phe123Cys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POCT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作为临床检验领域新出现的一种检验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POCT是指在患者医疗现场对任何医疗措施所需进行的检验;不在中央实验室,而在患者身边进行的检验,其结果同样可信。由此可见POCT具有快捷、灵敏、不受场地条件等限制.在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分子量肝素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本文就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情况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分子量肝素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本文就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情况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10.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口服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情况及其与出血的关系以及凝血酶生成试验在监测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78例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而口服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样,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T-INR)及凝血酶生成状况.结果 华法林治疗组按PT-INR不同分成三组:I组23例,PT-INR为1.51~2.00;Ⅱ组39例,PT-INR为2.01~3.00;Ⅲ组16例,PT-INR为3.01~4.26.三组凝血酶生成的延迟时间(lagtime)、峰值(peak)、达峰时间(ttpeak)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反映凝血酶总体生成量的指标凝血酶生成潜力(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ETP),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有出血并发症的患者5例,其ETP值小于正常对照组的15%.结论 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当PT-INR》3.0后,提高剂量会增加出血风险,但并不降低凝血酶生成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同时检测PT-INR和ETP能更好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