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数十年来,由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也随之增加。因而研究老年精神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越来越受精神科临床医师重视。现将我院自1970年~1980年10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一、性别年龄:本组108例患者均系60岁以后初次发病者。男性76例,女性32例,男女之比为2.3:1。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抽取样本,调查分为筛查、复查诊断2个阶段。筛查用一般情况量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表,复查诊断用DSMⅢR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P)。结果抑郁障碍总患病率为440%,女性高于男性。心境恶劣、抑郁症、躯体疾病伴抑郁、适应障碍是其主要类型,患病率分别为194%、087%、079%、051%。结论抑郁障碍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早老素1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早老素1(PS1)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相关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观察了58例早发性AD患者、65例迟发AD患者、157名正常人中的PS1多态性分布,并对AD与PS1基因的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早发AD患者中,PS1基因2/2型频率显著降低(P<0.05);等位基因1频率显著升高,等位基因2频率显著降低(P<0.05)。迟发AD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不存在PS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2)早发AD与PS1等位基因1正关联(RR=2.29,P<0.05),与等位基因2(RR=0.44)和2/2基因型负关联(RR=0.23,P<0.05);迟发AD与PS1各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关联。(3)ApoEε4型、早发性及女性AD患者与PS1基因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结论中国人群中PS1基因多态性可能仅与早发AD之间具有关联,而与迟发AD无关;这种关联具有年龄、性别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分别于1997年6月至1998年4月(第1次)和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第2次),在成都地区用多层分级整群抽样方法,对调查时年龄≥55岁的社区人口进行痴呆患病率调查,两次调查的程序和使用工具相同。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第1次调查实查5353人,失访202人,漏查率3.64%;诊断痴呆患者143例。第2次调查实查3908人,失访407人,漏查率9.43%;诊断痴呆患者107例。第1次与第2次调查现场诊断不一致的患者6例,均为轻度痴呆。第1次调查的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病率分别为2.67%、2.04%和0.39%,第2次调查为2.74%、2.00%和0.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5岁的人口中,痴呆、AD和VD患病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对界于轻微认知功能损害与轻度痴呆之间的患者诊断较为困难,随访对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31例女性嫉妒妄想患者性史的调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调查组在童年性爱意识、手淫或其他性行为、恋爱中的亲密程度、婚前性体验以及婚后性生活频度等项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早期征象。方法 在 1997年 6月至 1998年 4月对成都市 5 35 3名年龄≥ 5 5周岁的社区人群进行痴呆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1月 12日至2 0 0 1年 3月 2 1日仍用两阶段法随访其中的 36 87名正常人群。实际随访 2 86 9名 (77 81% ) ,失访 818名 (2 2 19% )。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3版修订本的标准诊断痴呆 ,用美国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障碍协会的AD标准做出可能AD和很可能AD诊断 ,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量表评定痴呆严重程度。结果  (1)查出可疑痴呆 5 8例 (2 0 4 % ) ,AD2 5例 (0 88% )。(2 )AD患者年龄 [(79± 6 )岁 ]高于可疑痴呆者 [(76± 8)岁 ]和正常人 [(6 6± 7)岁 ;P <0 0 0 1]。(3)AD患者基线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低于可疑痴呆者和正常人 ,均P <0 0 0 1。AD患者随访时的MMSE总分和积木测验评分下降了 [(6 86± 5 77)分和 (4 11± 6 4 1)分 ],下降程度快于可疑痴呆者 [(3 5 5± 4 5 0 )分和 (4 89± 6 89)分 ]和正常人 [(0 5 6± 3 76 )分和 (1 11± 6 86 )分 ;P <0 0 5 ]。有记忆力减退病史者 (2 83例 )中 ,AD患者的比例 (44 0 % )显著高于可疑痴呆者 (32 8% )和正常人 (9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方法的有效性,作者以“精神卫生筛选表”为调查工具,用线索调查和逐户筛查的方法,对22830户(75956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对65岁以上者见面筛查。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比,逐户筛查的敏感性高于线索调查,在逐户筛查漏诊的86例中,75例由线索调查提供,其余漏诊的11例老年期痴呆由MMSE见面筛查发现。在线索调查中老年期痴呆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漏诊率均高于功能性精神疾病。提示流行学调查以线索调查和逐户筛查相结合为宜,对老年人采用专门的筛查工具逐人见面,可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以退休为主要发病因素所诱发抑郁症12例。早期临床表现神经衰弱症状群,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焦虑、忧郁、消极、思维迟缓、罪恶妄想及疑病妄想,行为激惹及呆滞。经中西医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疗效良好。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病之一,预防要从社会、家属及医疗机构三方面相互协调进行。同时积极开展门诊的咨询工作,以利早期确诊,即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 5 5周岁人群、可疑痴呆和痴呆患者的死亡率及生存率。方法 在1997年调查成都地区城乡社区≥ 5 5周岁人群 5 35 3人中痴呆患病率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384 1人调查其死亡及生存情况。在 384 1人中随访到 30 5 8人 ,死亡 391人 ,外出或迁出 392人。基线调查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3版修订本的标准诊断痴呆 ,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量表评定痴呆程度。结果  (1)基线调查时被评为筛查阴性、复查正常、可疑痴呆和痴呆的患者 ,3 3年后随访时的死亡率分别为 2 9% (2 35人 )、6 2 % (85人 )、15 0 % (19例 )和 2 8 5 % (5 2例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 (AD)、血管性痴呆 (VD)和其他类型痴呆 (O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 2 8 8% (40例 )、33 9% (8例 )和 19 9% (4例 )。 (2 )筛查阴性、复查正常、可疑痴呆和痴呆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0 5 %、81 8%、6 0 0 %和 37 6 % (χ2 =36 1 31,P <0 0 0 1)。从发病时起 ,AD、VD、OD的 5 0 %生存率时间分别为 7 0年、4 2年、10 3年。结论 痴呆患者死亡率高 ,可疑痴呆者次之 ,正常人最低 ;而生存率则相反。VD患者的死亡率高于AD和OD患者且存活期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轻微认知功能损害(MCI)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所辖19个区、县(市)抽取样本,调查分为筛查、复查诊断两个阶段。筛查用一般情况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抑郁自评量表(CES—D)、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表,复查诊断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MCI诊断标准参照Petersen等诊断标准:①主诉记忆损害;②日常生活能力正常;③一般认知功能正常;④与年龄不符的记忆损害,认知检查有记忆损害;⑤达不到痴呆标准;⑥CDR评分0.5;⑦排除抑郁等原因引起的可逆性认知损害。结果 实查3910人,MCI的患病率为2.4%。城镇MCI的患病率为1.5%,农村为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男性:MCI患病率为1.8%,女性为2.9%,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χ^2=5.634,P=0.018)。文盲MCI患病率4.0%,明显高于非文盲者。随年龄增长MCI累积患病率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MCI患病率(2.4%)较成都同一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2.05%)略高。MCI患者是AD高危群体,需进一步随访及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