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及其相对应的专业照护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然而,以专科化(亚专科化)为特点的现代西方医学和以激发个体和集体的相互竞争为特点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医疗卫生体系的碎片化。如何有效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防结合与防治融合,目前尚缺乏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打造防治融合的新型卫生体系,国际上有哪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实践又有什么借鉴和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历史沿革、主要改革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改革中存在的支付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支付制度改革缺乏系统性和联动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等问题及深层次的制度原因,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谈判确定支付标准,创新支付方式改革的“组合拳”,逐步推进支付制度改革系统工程,建立支付制度改革激励作用的传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付制度理论,梳理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支付制度的现状,并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遵循分类指导原则,调整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支付方式;二是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付方式,实行按项目付费的后付制;三是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将对医务人员的支付与其服务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四是设计以效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逐步提高按绩效支付比例;五是逐步整合医保门诊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实行按人头支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专门成立了老龄健康司。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这一贯穿整个21世纪的基本国情的高度重视。任何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普遍面临两大问题:经济问题和健康问题。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中提出,老年人群属于典型的"医学易感人群"。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问题复杂、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5.
正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现在,非传染病疾病已经构成了对我国人群健康的巨大挑战和主要的负担,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病如果不采取综合性的有效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后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趋势,评估癌痛治疗吗啡临床需要量及满足临床需要的程度,评价个人药费可负担性,为我国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提高癌痛控制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7个片区的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强度(MUD)及其各阶段年复合增长率(CAGR)。基于我国7个片区肿瘤登记数据和国际疼痛标准治疗指南,测算2015年不同地区的吗啡需要量。将药品价格以DDD值标化为限定日费用(DDC),采用改进后的WHO/HAI标准调查法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的个人药费可负担性。结果:全国MUD从2006年的1.45DDD/10万人天增长至2016年的6.93DDD/10万人天,整体增长率呈现为前高后低。不同地区间MUD差异较大,且MUD极差有逐年加大趋势。2016年MUD最大地区为华南(9.67DDD/10万人天),最小为西北(3.28DDD/10万人天)。2015年,全国吗啡等效当量实际使用量仅占癌痛治疗吗啡需要量的21.5%,华东(26%)和华南(36%)等地区高于西南(11%)和西北(12%)。各类阿片类镇痛药的DDC范围为10.80~848.88元,除吗啡注射剂外,其余药品的疗程自付费用均大于1 d的日均可支配收入。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整体使用不足,且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使用差异较大,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的个人药费负担较重。应全面加快推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和疼痛门诊,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可负担的癌痛治疗药品价格,降低个人费用负担,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使更多癌痛患者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访谈,对医疗卫生领域行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同时提出促进行业组织发展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行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高素质人员缺乏;资金主要来源为企业或基金会赞助,部分行业组织收不抵支;行业自律等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分析发现,影响行业组织发挥其职能的主要原因有:行政化色彩浓厚,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和行政实质性授权不足,作用发挥有限;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问题;行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行业组织发展的建议:明确行业组织职能,进行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授权;加大对行业组织的扶持,完善各项支持优惠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监督机制;加强行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已初现雏形,其中基层首诊作为分级诊疗的基础,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十分重要。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方,研究其就医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落实基层首诊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患者在“生小病”时的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将患者引流至基层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5月在北京市16个区的48家区属二、三级医院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基层就诊选择意愿及其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政策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生小病”时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732例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1 541例(41.29%)患有慢性病;知晓北京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患者分别为1 509例(40.43%)、1 641例(43.97%),但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仅占12.43%(464/3 732)。1 349例(36.15%)调查对象“生小病”时会选择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家庭月收入、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数量、家庭医生制度知晓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及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是调查对象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北京市户籍人口、有社会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知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相关政策、签约了家庭医生的患者在“生小病”时更倾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对于非北京户籍、无社会医疗保险患者人群,应努力提高医疗保障,加强健康宣教;同时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继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吸引更多患者下沉基层。  相似文献   
9.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国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迈向全民健康覆盖的中国实践,2009年该项目在全国铺开,覆盖面和影响力之大,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首屈一指;回顾并总结该项目十年发展进程,明确成效,有利于促进项目的持续发展。 目的 梳理并总结全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过去十年(2009—2019年)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方法 通过函调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监测数据(2009—2016年),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监测数据(2017—2019年),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0—2020年)相关指标,从供方角度分析十年间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的覆盖情况。2019年11—12月,在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开展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年评估居民调查,从需方角度调查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利用率、满意率、自评获益率等情况。 结果 十年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的各类服务项目的覆盖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1)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使用率分别从2009年的48.78%、35.07%、22.14%上升至2019年的88.25%、86.82%、55.34%,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6.41%、10.92%、15.62%;(2)全国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累计约63.11亿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次数约3.37亿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累计参加人数达11.44亿人;(3)截至2019年,全国管理在册的高血压患者约1.09亿人,糖尿病患者约3 135.71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十年间分别增长了29.28%、27.25%,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群的血压、血糖控制率十年间分别增长了16.84%、24.69%,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3.28%、5.56%,东、中、西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4)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分别增长了6.06%、4.60%、7.79%和9.40%,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十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4.09%、17.82%,平均年增长率为1.74%、2.30%;2019年,全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7.41%,较2009年增长26.23%,平均年增长率为5.96%;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00%、12.97%;(5)居民预防接种建证率和各类疫苗接种率均稳定在9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2019年达89.17%,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及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率自2015年以来均稳定在95%以上;(6)2019年参与调查的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为85.4%,服务利用率为98.7%,重点人群的服务满意度均在90%以上,自评服务获益率均在85%以上;(7)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机构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医护比、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均逐年上升。 结论 十年来,作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各服务项目人群覆盖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服务广覆盖的目标基本达成,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提升明显,健康管理效果显现,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是向"全民健康覆盖"目标迈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