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32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俊川  姜淮芜  杨烈 《四川医学》2019,40(3):252-257
目的 探索胃癌不同消化道重建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评价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特点以及生存质量的客观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绵阳四0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胃镜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患者122例,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与不同重建方式分成A、B、C三组,A组28例,为胃下部癌行毕Ⅰ式消化道重建; B组58例,以贲门和胃小弯等为主的胃上部癌,其中全胃切除35例,胃部分切除23例,均施行空肠代胃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 C组36例,以胃中上部癌为主,全胃切除25例,胃部分切除11例,该组为不通过十二指肠通的重建术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QLQ-STO22生活量表评分,比较三种术式间生存质量。结果 三组间在整体生存质量、食欲丧失、吞咽困难、反流、饮食受限、味觉方面比较,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后:A、B组之间均P>0. 05; B、C组之间P<0. 05; A、C间食欲丧失、反流、饮食受限、味觉,P<0. 05。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其生存质量优于毕Ⅰ式及不经十二指肠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早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瑞能)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进食等热卡等氮的均浆膳,术前均连续服用5 d,至术前1 d。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及术后5 d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 d的肝肾功能指标以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10.0%),腹腔感染1例(3.3%),尿路感染1例(3.3%),肺部感染2例(6.7%),共计7例(23.3%)。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结论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10余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有了显著的进步,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癌残留被确定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最主要因素,沿胚胎发育的筋膜间隙精细游离直肠系膜并完整切除,能显著降低环周切缘的癌残留机会,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可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降低术后泌尿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就直肠癌外科治疗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mRNA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RC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半定量PCR测定46例CRC组织及其对应正常黏膜、6例结直肠腺瘤(CRA)及其对应正常黏膜以及18例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PRL-3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单链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6例CRC中PRL-3基因表达量较相应正常黏膜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7比0.4±0.1,P<0.01);6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与对应的正常黏膜中PRL-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3比0.5±0.2,P>0.05);12例淋巴结转移灶和6例肝转移灶PRL-3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1±0.8和3.3±1.0,显著高于原发癌肿、正常黏膜、阴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P<0.01)。PRL-3基因表达水平与CRC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PCR-SSCP分析发现,6例肝转移灶中有1例出现异常泳动条带。结论PRL-3基因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基因表达上调和基因突变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中不变体位的腹腔镜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L-ELAPE)的安全性和短期(术后30 d)疗效。方法从本中心随访数据库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7月间行L-ELAPE术的病例及其随访资料,分为术中改变体位组与不改变体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质控的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标本穿孔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获取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不改变体位组38例,改变体位组3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中转开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获取数目、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改变体位组手术时间低于改变体位组(P=0.03)。改变体位组6.1%(2例)术中标本穿孔率和环周切缘阳性,不改变体位组无阳性病例。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结论不变体位的L-ELAPE术手术时间短,短期安全、可行。但其长期疗效尚需验证。  相似文献   
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治疗T1aN0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良性)肿瘤。Moon SH等研究者为了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T1aN0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良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选择了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35例连续病例的组织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短期肿瘤治疗效果。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9.0岁(32~74岁),平均手术时间35.6 min(7~82 min),组织完整切除率达74.3%,未见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出血。1例发生非腹膜炎症状引起的穿孔,术后3 d出院。1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肿瘤切除术对于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清楚。Watanabe A等回顾性分析了该医疗中心2002~2009年期间收治的158例无症状且无法治愈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8例患者均接受了全身化疗,其中112例全身化疗后未接受原发性肿瘤切除(简称化疗组),46例全身化疗后接受原发性肿瘤切除术(简称切除组)。在平均26个月的随访中,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9个月,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HR=0.81,95%CI为0.53-1.19,P=0.29)。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并对比右半结肠癌患者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LARH)与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ORH)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的差异,Li JC等人分析了从1996年6月至2005年10月期间随机接受LARH(71例)与ORH(74列)的145列患者的相关数据。2组的一般人口资料相当,中位随访时间99.7个月,与ORH组比较,LARH术后恢复饮食时间(4 d比5 d,P=0.045)与住院时间(7.8 d比10 d,P=0.033)均明显缩短,但手术时间更长(198 min比129 min,P=0.002),直接成本更  相似文献   
10.
在直肠癌理论中,放疗或放化疗法是广泛用于手术前降低不可切除肿瘤的局部复发率、获得肿瘤根治性切除以及提高保肛或器官功能率。Glimelius B等通过增加放疗或放化疗至外科手术的时间间隔来获得更好的肿瘤消退效果并降低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根据临床研究,肿瘤回归外科手术术前,在是否有必要优先运用时间间隔的问题上情况复杂。放化疗后延长放化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在某些临床治疗中是有益的,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会适得其反。临床试验的长期结果表明,现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