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39篇
  免费   13925篇
  国内免费   4683篇
耳鼻咽喉   836篇
儿科学   1506篇
妇产科学   885篇
基础医学   6991篇
口腔科学   1577篇
临床医学   18158篇
内科学   10621篇
皮肤病学   1665篇
神经病学   2527篇
特种医学   5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3篇
外科学   9953篇
综合类   38979篇
预防医学   17059篇
眼科学   1575篇
药学   15039篇
  94篇
中国医学   16014篇
肿瘤学   6575篇
  2024年   423篇
  2023年   2419篇
  2022年   3242篇
  2021年   3146篇
  2020年   3714篇
  2019年   3841篇
  2018年   3639篇
  2017年   1811篇
  2016年   2892篇
  2015年   3334篇
  2014年   6880篇
  2013年   4909篇
  2012年   5748篇
  2011年   6398篇
  2010年   5960篇
  2009年   5881篇
  2008年   5936篇
  2007年   6434篇
  2006年   5962篇
  2005年   6378篇
  2004年   5630篇
  2003年   5218篇
  2002年   4359篇
  2001年   4448篇
  2000年   4972篇
  1999年   4739篇
  1998年   4321篇
  1997年   4385篇
  1996年   4238篇
  1995年   3693篇
  1994年   3380篇
  1993年   2539篇
  1992年   2416篇
  1991年   2227篇
  1990年   1813篇
  1989年   1661篇
  1988年   1037篇
  1987年   848篇
  1986年   744篇
  1985年   719篇
  1984年   544篇
  1983年   475篇
  1982年   487篇
  1981年   407篇
  1980年   302篇
  1979年   204篇
  1978年   145篇
  1977年   70篇
  1965年   77篇
  196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细胞介素22 (interleukin 22, IL - 2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关系的研究,希望能为DM的防治及病情评估提供较为可行的策略靶点。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IL - 22、糖尿病、胰岛素、糖异生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结果 IL - 22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信号转导及维持葡萄糖稳态,参与DM发生、发展及病情演变。结论 IL - 22可通过多个环节参与DM的发病及病情演变,以IL - 22为靶点对于防治DM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是ICU患者的首选营养方式,而腹泻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干扰患者达到目标能量的实现,甚至中断喂养,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对腹泻的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diarrhea, ENAD)的定义、危险因素、护理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EN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100 nm的圆盘囊泡,其内包含许多组分,诸如复杂RNA和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巨噬细胞,通过对肿瘤生长、免疫逃逸、侵袭和转移、耐药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肿瘤进程。外泌体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招募、极化及抗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同时,TAMs以外泌体为媒介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构成了外泌体、TAMs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通路。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阐明肿瘤细胞与TAMs之间,以外泌体为“桥梁”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以及靶向肿瘤细胞和TAMs来源的外泌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给兽药减量政策的制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维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估算每日摄入量(EDI)及慢性风险熵(CRQ),对中国居民通过摄入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暴露于吉他霉素的耐药性风险进行点评估。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中国居民的吉他霉素膳食暴露量逐渐降低。2~7岁人群吉他霉素的膳食暴露量最高,男女分别为2.17和2.29 μg/ ( kg·bw·d);>65岁人群膳食暴露量最低,男女分别为0.45和0.46 μg/ ( kg·bw·d)。2~7岁人群通过摄入乳制品的吉他霉素的膳食暴露量最大,男女分别为1.15和1.22 μg/ ( kg·bw·d),8岁以上人群通过摄入肉类食品的吉他霉素的膳食暴露量最大。中国居民通过摄入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暴露于吉他霉素,各年龄段CRQ均小于1。其中2~7岁人群CRQ值最高,风险最大;65岁以上人群CRQ值最低,风险最小。结论 中国居民通过摄入动物性食品的吉他霉素耐药性风险较低,危害程度较小,但儿童通过摄入乳制品的吉他霉素耐药性风险较高,有必要制定乳制品中吉他霉素残留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火针疗法联合祛疣方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市立医院就诊的127例多发性跖疣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6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联合祛疣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 IL-2) 、白介素-4( IL-4) 和γ干扰素( INF-γ) 的水平,并与36例健康人组比较。结果 (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 IL-2、4和INF-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略有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 IL-2、4和INF-γ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联合祛疣方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预测年轻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列线图,以期帮助临床诊疗。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5 525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用于构建预测患者3、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的列线图,将我院就诊的147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种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ER状态、HER-2状态、手术方式是与患者OS和CS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预测患者OS和CSS的列线图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基于建立的OS和CSS列线图模型对患者进行了风险分层,能够准确地将年轻乳腺癌患者分成预后有显著差异的三个风险亚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的目的、结果、障碍因素和解决对策。 方法以主题词和自由词联合的方式对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Ovid EMBASE(Excerpta Medica)、EBSCOhost Complete和Cochrane Library等已发表文献数据库,以及灰色文献数据库York Centre for Reviews and Dissemination、Open Gre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和Mednar进行系统、全面地检索,并采用Arksey和O′Malley提出的范围综述框架进行文献资料整合。 结果共纳入17项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研究背景主要为医学生未来对于公众器官捐献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性良好,但不同亚组的研究结果不一;其最主要的障碍因素为医学生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缺乏;解决对策主要为施予系统化、结构化和可评价的教育课程。 结论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的多层面、多角度以及揭示的问题、寻求的解决对策,可对我国现阶段医学生器官捐献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湘西州7~15岁苗族学生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特点,为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湘西州7~15岁苗族学生1 064名,测量身高、体重和肱三头肌皮褶(TS)、肩胛下皮褶(SS)、腹部皮褶(AS)厚度。根据长岭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苗族学生皮褶均逐渐增厚,男生13岁、女生12岁后增幅明显;各年龄组女生TS、SS与AS均厚于男生,8岁(t=2.659、2.392、2.264)、11岁(t=3.317、3.251、3.179)、13岁(t=5.196、3.943、4.651)、14岁(t=5.941、4.630、3.228)和15岁(t=4.822、4.292、3.210)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率、脂肪质量及其指数均值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男女生瘦体质量及其指数年龄变化曲线逐渐上升并出现2次交叉;除男生体脂率外,体成分各指标与皮褶厚度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8个族群比较,苗族男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9.22 mm)与内蒙达斡尔族、肩胛下皮褶厚度(7.33 mm)与怒江怒族较为接近,女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1.98 mm)与内蒙达斡尔族、肩胛下皮褶厚度(9.35 mm)与广东瑶族较为接近。结论 湘西州苗族农村学生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皮下脂肪含量相对较少,并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 峰值后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征,探讨胰岛素峰值后移对胰岛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 月~ 2021 年12 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PCOS 患者120 例。首次就诊时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和IRT 检测,根据IRT 的峰值时间进行分组,峰值时间在30min 为I30 组(n=30),在60min 为I60 组(n=30),在120min 为I120 组(n=30)和在180min 为I180 组(n=30)。比较四组FPG 和IRT 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差异,通过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比较这三个指标以及峰值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四组的差异,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峰值后移与胰岛素分泌总量和胰岛素敏感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组的FPG 和30min 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5, 1.780,均P > 0.05),但达峰时间影响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355 ~ 24.170,均P < 0.05)。②四组ISI 和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6,0.492,均P > 0.05),而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值从I30 组到I180 组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0,5.140,均P < 0.05)。③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ISI,AUC 与峰值后移无相关性(r =-0.077,-0.014,均P > 0.05),IRI 和峰值的胰岛素水平与峰值后移呈显著正相关(r =0.359,0.335,均P =0.000)。结论 PCOS 患者胰岛素峰值后移对空腹和60,120,180min 的胰岛素分泌量有影响;随着胰岛素峰值后移,峰值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但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总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