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380篇
综合类   32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后挤压型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造成骶丛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经甲醛短期(1年内)浸泡固定的国人尸体6具,12侧。解剖保护骶丛神经,制成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Ⅱ区骨折模型,定量测量不同骨折移位时骶丛神经被拉长的距离。另外,利用X线片观察骶从神经受压情况。结果 随耻骨联合分离逐渐增大,骶丛神经张应变呈直线相关逐渐加大,以S1,S4为最显著,且可造成神经的刺伤,多见于L5和S1,X线未发现骶丛神经受压表现。结论 前后挤压型暴力致骶骨Ⅱ区骨折神经损伤以牵拉伤为丰,以S1,S4为主,且与骨折移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神经的刺伤,多见于骨折移位较大的L5和S1。  相似文献   
2.
张蔚 《健康问答》2006,(7):50-50
我产后未满一个月时。肩背开始疼痛,产后42天腰骶骨也开始疼痛,现服用中药已经100多服。肩背和腰骶骨仍是酸痛,并因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请问我的疼痛真的是“不可救药”了吗?  相似文献   
3.
骶骨肿瘤切除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应用ISOLA行腰骶部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中2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例行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感染去除内固定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再手术3例,失访5例,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植骨融合好,骨盆环稳定,内固定物无松动,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下腰椎及骨盆环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纠正骨盆倾斜度过大 ,减少头位难产。方法 选骨盆倾斜度≥ 70°的产妇 5 5例在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 ,活跃晚期进行宫颈按摩加速产程 ,全程胎心监护。分为纠正组 33例和未完全纠正组 2 2例 ,进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宫内情况及胎位比较。结果 纠正组和未完全纠正组骨盆倾斜度过大产妇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及胎方位有显著差异(P <0 0 5 ) ,宫内情况无差异。结论 在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 ,纠正骨盆倾斜度过大 ,积极处理产程 ,全程胎心监护 ,可有效降低头位难产 ,有利母婴安全 ,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体前胸矢状面倾斜度的大小及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予正中矢状面重建。分别测定上中下胸廓层面前后体表中线至脊髓距离及各层上下间距,计算出前胸倾斜度。查TMR表得出中平面深度及脊髓深度处上中胸及中下胸层面剂量误差。结果前野各层面至脊髓距离变化较大,后野变化较小。人体前胸倾斜度范围为25~56°。上中胸段组的上下缘剂量误差较大,躯体中平面平均相差8%,脊髓17%。中下胸段组剂量误差较小,躯体中平面4%,脊髓7%。误差随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加。根据倾斜度得出合适的楔形板修正角度大约为10~35°。结论人体前胸矢状面存在自然倾斜度,这种倾斜影响前野剂量分布,应予以个体化修正。建议根据角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头足向楔形板优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2006年7月我院收治50例骨盆倾斜度异常分娩孕妇,现将其护理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年龄24~34岁;孕37 3~42周,单胎头位,骨盆外测量正常,肛诊骨盆内测量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宫颈成熟度评分>7分,骨盆倾斜度>70°。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孕妇腹壁松弛,子宫向前倾斜呈悬垂腹;②背部腰骶椎交界处向内深陷,骶骨上翘;③腹部检查跨趾征阳性;④耻骨联合较低;⑤骨盆倾斜度>70°。所有患者经正确处理及护理,均顺利分娩。2护理2·1第一产程产妇取半卧位,使耻骨联合上抬,增加骨盆前后径,减少先露下降的阻力,促使产程进展,若此时…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是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骶骨肿瘤发病隐匿,瘤体较大,血供丰富,易侵犯骶神经,且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这些都给手术切除肿瘤带来极大的困难,手术效果也较差,肿瘤位置水平越高越是如此。临床上术中大出血休克、死亡,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短期内肿瘤复发等并发症时有发生。而这些多是由于术中创面大量出血,术野不清晰,盲目切除肿瘤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10.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 5 0块骶骨标本上 ,用 为 1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 2个钢丝圈 ,将 为 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 5点 7点处 ,拍骶骨正位片 ,观测钢珠与 2个钢丝圈的位置关系及其至骶管外侧壁、骶骨上面的距离。作经 5点 7点水平平行于S1椎体上面的CT扫描 ,观察骶骨横断面的形态特点 ,测量与矢状面夹角为 0°和向内 10°时的进钉深度。结果 :5点 7点处钢珠均位于上关节突与S1后孔缠绕的钢丝圈显影内 ,位于骶管侧壁钢丝圈显影的外侧 ,钢珠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左侧〔 ( 6 7± 2 3 ) ( 5 0~ 12 0 )〕mm ,右侧〔 ( 6 6± 1 9) ( 5 0~ 11 0 )〕mm ;此点至骶骨上面的距离为左侧〔 ( 11 5± 5 3 ) ( 5 0~ 2 8 0 )〕mm ,右侧〔 ( 11 6± 5 4) ( 5 0~ 2 9 0 )〕mm。CT片显示钉道与矢状面平行( 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0 0 )〕mm ,右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2 0 )〕mm ;螺钉向内与矢状面的夹角为 1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8 1± 3 8) ( 3 0 0~ 46 0 )〕mm ,右侧为〔 ( 3 8 0± 3 9) ( 3 0 0~ 46 0 )〕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将每侧上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