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喉罩作为一种声门上气道工具,由于无法完全保障气道的安全,临床应用受到某些患者特殊情况、手术类型和体位的限制。气管导管一直作为这类特殊患者或者手术术中维持气道的首选方法,近年来,随着喉罩设计的改进与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选择喉罩代替气管导管用于非常规手术,有证据显示,只要谨慎选择患者和做好术中管理同样可以保障气道安全,并且更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和减少气道并发症。本文通过讨论喉罩在剖宫产、俯卧位、妇科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进行快速康复操的锻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200例,男122例,女78例,年龄32~8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操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康复操组在术前进行快速康复操的锻炼,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术前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患者满意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操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流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操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操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快速康复操锻炼能够加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预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明确VTE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对降低VTE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相关文献,从肿瘤、治疗及患者相关因素这3个方面对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VTE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该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轻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患者251例,男117例,女134例,年龄18~80岁,BMI 16.9~31.7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T1组,n=56);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T2组,n=63);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1组,n=56);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2组,n=76)。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测量术侧大腿中上1/3处周长,并于同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7 d和3个月评测患侧膝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 d PT1组和PT2组大腿周长增加值明显大于P1组和P2组(P0.05)、CRP浓度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1、2 d PT1和P1组AROM明显小于PT2组和P2组(P0.05),PT1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P1组和P2组(P0.05),且P1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术后1 d PT1组和PT2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3 d内PT1组和PT2组认知功能损害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PT1组和P1组PONV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大腿肿胀及疼痛程度较轻,利于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快,但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较重且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人群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对照组与肺保护性通气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VT:10 mL/kg(PBW),呼吸频率:10~12次/min;试验组:VT:6 mL/kg(PBW)+RMs+PEEP:5 cm H2O,呼吸频率:12~18次/min,每间隔30 min作1次RM.观察术前,入室后,改俯卧位前5 min,改俯卧位后30 min、lh、3h,术后第1天、第3天各相应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气分析(PaO2/FiO2、SpO2、PaC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VAS疼痛评分,肺部并发症风险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 两组肺部并发症风险评分、HR、MAP、WBC、NEUT%、PaCO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俯卧位前5 min,改俯卧位后30 min、1h、3 h Ppeak和Pplat下降(P<0.05),术后第1天氧合指数升高(P<0.05),术后第1天、第3天CRP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下降(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减少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气压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术后氧合功能,不会增加术中血液动力学不平稳事件及CO2储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出椎间孔的脊神经附近椎旁间隙,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的神经阻滞技术。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应用超声引导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提高成功率。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评价、图像定位、操作技术和穿刺并发症等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良性肿瘤妇科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纳入该院因非恶性肿瘤疾病拟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组57例,开腹手术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在术后24、48和72h行双下肢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术毕PT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APTT低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血浆FIB水平高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两组间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腹腔镜组术后24hD‐D水平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48hD‐D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72h内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4.04%(8/57)、5.66%(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均明显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不降低子宫切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麻醉诱导前,GB组行超声引导下术测SPB,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G组行模拟阻滞,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随访术后4 h、12 h、24 h、48 h疼痛数字等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NRS评分和PMPS发生率.结果:①GB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0)、48 h(P=0.001)静息NRS评分低于G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2)、48 h(P=0.001)活动NRS评分低于G组;②GB组术后PCA按压次数(0.07± 0.34)比G组(0.56±0.82)减少(P=0.001);镇痛补救比例(4.77%)比G组(35.90%)降低(P=0.000).③GB组患者术后6个月(47.62%)PMPS发生率低于G组(71.80%)(P=0.041);术后9个月(35.71%)PMPS发生率低于G组(61.54%)(P=0.020).④GB组在术后6个月(P=0.020)、9个月(P=0.016)静息NR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⑤急性NRS评分与术后慢性NR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并降低PMPS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此外,术后急性疼痛NRS评分和PMPS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超早期拔除尿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咽喉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13例)和对照组(114例)。干预组经评估Steward评分≥1分(即对痛刺激有反应)在麻醉恢复室实行超早期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结果 干预组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尿管相关性疼痛、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或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拔管后尿管重置率、自行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超早期拔除尿管是安全可行的,减轻了患者尿道疼痛或尿路不适等负性体验,还降低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拔管后尿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