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96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15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327篇
预防医学   197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comprise a major portion of the human exposome, with some shown to impact the health of susceptible populations, including pregnant women and developing fetuses. The placenta and cord blood serve as important biological windows into the maternal and fetal environ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how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defined here to include man-made chemicals [e.g., flame retardants, pesticides/herbicides,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toxins, metals, and other xenobiotic compounds) contribute to the prenatal exposome and highlight future directions to advance this research field. Our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 indicate the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readth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that reach the placenta and cord blood, as well as the linkages between prenatal exposures, mechanisms of toxicity, and subsequent health outcomes. Research efforts tailored towards addressing these needs will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ow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impact maternal and fetal health.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CDFI对评价胎儿宫内状况的可行性。方法200例经普通B超检查的胎儿,按测量各项常规指标的数值分为正常组100例和异常组100例,再分析经CDFI检查,所测定的指标包括胎儿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胎盘床动脉、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脐动脉的收缩与舒张期峰值速率之比(S/D)。对其结果做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100例,经CDFI检查亦正常;胎儿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上,新生儿发育正常。另100例异常组经CDFI检查各项指标中,54例正常,46例异常;胎儿出生时体重均小于2500g,其中54例新生儿虽体重较正常儿偏小,但发育正常;另46例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导常分娩、新生儿生存率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产科检查监护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地方性氟病病区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进行超微结构体视学研究。结果显示:病区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核比表面和核平均体积缩小,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体积缩小;线粒体肿胀,平均周长和平均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体密度缩小。结果表明:机体过量氟对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典型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以湖南省长沙市224名孕妇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孕龄孕妇的血清维生素水平及胎儿生长发育评价指标,并对孕妇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生活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 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妊娠进展明显上升,叶酸水平则下降,在孕晚期尤为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孕妇的4项血清维生素水平与孕妇产前宫高、腹围、胎儿股骨长、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5项指标呈正相关(P<0.05),提示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影响胎儿骨骼、肌肉、神经等的发育;对孕妇生活因素、膳食摄入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它们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依次为孕妇的膳食援入(决定系数R~2=49.10%)、孕妇4种血清维生素水平(R~2=29.94%)、生活因素(R~2=14.32%)。结论 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0~41周的3241例孕妇、共3277个胎儿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结果:140例各种发育异常胎儿,其中体表畸形胎儿34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者21例,9例体表畸形胎儿二维超声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诊断正确者共30例;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误诊1例胎儿足内翻,生后证实正常,漏诊1例耳廓缺失、2例多指畸形,生后随访证实。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1%、99.97%、99.88%;二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64%、99.97%、99.60%。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体表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胎儿及成人大脑皮质颞叶突触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经常规生物样本制备方法制成切片常规电子染色,H600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突触的数量、类型、形态随胎龄的增加有明显的变化,并与成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硬组织切片技术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16~20周胎儿股骨骺板、干骺瑞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简称IGF-I)的定位研究。观察到骺板储备区、增生区和肥大区均有IGF-I免疫反应阳住的软骨细胞;干骺端存在一定数量的IGF-I阳性成骨细胞,部分类骨质和骨基质也有阳性反应物沉积,少数破骨细胞也呈IGF-I免疫阳性反应。作者同时讨论了在硬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可能性和IGF-I在骨组织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人胎儿前庭器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对18至36周人胎儿颞骨10具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并对应用Surface preparation法制做人胎儿前庭器标本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观察所见:豚鼠平衡斑的生理状态与人胎儿很近似,体面积比人胎儿平衡斑小,感觉毛长,细胞排列更整齐。28周以后的胎儿因前庭周围骨质变硬,制做标本时可以分别取出两囊斑和壶腹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31例妊娠中晚期胎儿的股骨长度(FL)、胎盘分级(PG),胎头双顶径(BPD)羊水(AF)等超声显象观测,探讨了FL对预测胎儿成熟度的价值,并分析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胎龄儿FL不同,FL随胎龄增加而增长,并与PG、BPD呈正相关关系,作者认为FL是判断胎儿成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