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2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241篇
临床医学   1828篇
内科学   1126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602篇
特种医学   366篇
外科学   954篇
综合类   3492篇
预防医学   525篇
眼科学   496篇
药学   523篇
  20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3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953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疾病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临床长期使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逐渐在机体各系统中显现,甚至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本文主要对临床几种常用药物副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临床常见的机械心肺复苏仪及临床应用现状,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依据,为机械心肺复苏仪的使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M液体敷料对预防PICC贴膜所致早产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作用。方法:将126例置入PICC的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6例(研究过程中因堵管1例拔管,最终纳入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皮肤保护剂外涂后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3M透明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更换PICC贴膜后是否发生MARSI,损伤部位及类型(包括表皮剥脱、皮肤撕裂、皮炎)等。结果:观察组PICC穿刺部位MARS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损伤类型以表皮剥脱为主,观察组机械性损伤、皮炎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3M液体敷料能降低PICC贴膜引起早产儿MARSI的发生,避免局部表皮剥脱,且皮肤保护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1987-01/2002-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丛集性头痛患者64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36.78&;#177;10.28)岁。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49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35.49&;#177;9.64)岁。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给予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d,肌注,1次/d,治疗7~10d,疗效不明显者继续一个疗程,剂量改用12.5mg/d。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7天随访1次,共3次,记录每周丛集性头痛周内的发作次数。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2例患者未按照方案用药,3例患者随访不足1月而排除,最终59例进入结果分析,男47例,女12例。对照组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次数比较:患者在丙酸睾丸酮治疗前发作(8.50&;#177;3.78)次/周,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分别发作(5.06&;#177;3.59),(1.50&;#177;2.80),(0.71&;#177;2.05)次,(F=81.379,P〈0.01),呈现每周递减趋势。②发作指数比较: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明显低于基线期(0.723,0.214,0.103,1.214,F=0.467-31.057,P〈0.01)。③血清睾酮水平比较:男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高于治疗前(7.40&;#177;2.6,7.51&;#177;2.10,6.06&;#177;2.35,F=5.017,P〈0.01);女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0.98&;#177;0.18,1.07&;#177;0.14.0.48&;#177;0.12,F=58.931,P〈0.01)。④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22&;#177;1.09,4.33&;#177;0.81,3.86&;#177;0.88.F=2.789-71.936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可通过提高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而治疗丛集性头痛,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药物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多巴胺系统。引起临床特点不尽相同的帕金森综合征,认清这些原因药物并掌握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骶骨肿瘤切除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2例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应用ISOLA行腰骶部内固定植骨融合,其中24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例行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感染去除内固定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再手术3例,失访5例,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植骨融合好,骨盆环稳定,内固定物无松动,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结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ISOLA重建下腰椎及骨盆环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强化质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方法前瞻性地选择60例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利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和重建参数,应用370mgI/100ml浓度的对比剂100ml团注或采用先70ml的对比剂后50ml的0.9%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4.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肘静脉,应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腹主动脉CT阈值达120HU时延迟7s开始扫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CTA图像;对比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结果最佳的扫描与重建参数为准直64×0.6mm,螺距1.5,层厚1.0,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应用方式为(浓度为370mgI/100ml)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50ml以4.0ml/s注射速度按先后顺序团注。结论选择合适的准直、螺距以保证适当的扫描速度,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浓度、用量和注射速度以保证血管内足够的对比剂峰值浓度及峰值持续时间,此二者是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选用WCX2蛋白质芯片对50例内异症及48例对照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以筛选内异症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在Mr 0~50000范围内,检测出106个蛋白峰。内异症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峰有4个。将发现的差异蛋白峰在Swiss蛋白数据库中搜索,发现Mr 9280蛋白峰与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相符。Vitronectin属于整合素家族,在内异症的粘附、侵袭、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他的蛋白峰没有发现与之相匹配的蛋白,提示可能为新的蛋白质。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其对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SELDI蛋白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易行、样本用量少、高通量、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发生与发展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MG)是以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AchR)受累为主,兼有其他自身抗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各不相同,这种异质性使之被认为是一综合征[1,2]。对临床特征和自然史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认识MG发生和发展的特点。质量良好的流行病学研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