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5T高场磁共振对于脊髓病变的诊断敏感,分辨力高。我们回顾分析了40例脊髓软化症的磁共振表现,对脊髓软化的异常信号进行了分期,并论述了脊髓软化的病因,现总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40例患者,男35例,女5例,年龄为4~66岁,16例伴有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 >1.0 cm 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MSCT可以一次屏息获得全肺的毫米级高分辨力图像,使我们可以清晰观察肺内低密度病变的形态、大小和分布,以及邻近的支气管、血管的异常改变,为更加细致地评价肺气肿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为了更精确地确认肺气肿的存在,评价肺气肿的程度和范围,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肺气肿的定义、不同类型肺气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等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结核病是机体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后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血管改变而致的炎性渗出、组织改变出现的增殖、变质三大改变。结核性炎症与一般炎症不同,渗出的细胞常以单核细胞为主;增生引发结核结节;变质则出现干酪样坏死[1]。MSCT的推广应用,使得薄层高分辨力扫描成为常规扫描,与以往的CT比较,可以更精细地显示肺内的病理改变。因此,有必要对结核病三大基本病理改变的MSCT表现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的断层解剖学特征,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9例成人尸体头部的连续断层标本(横断层标本36例、冠状断层标本15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上分别探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及内耳道段在断面上的走行规律及毗邻关系,并与10例活体成人头部MR扫描图像的相应层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自发出后相互伴行向外水平走行,穿过脑桥小脑角池后进人内耳道;内耳道是断面上识别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的重要标志性结构,小脑绒球在横断层上也有助于对二者的识别。结论:横断面及冠状断面均可清晰显示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矢状断面则对二者在内耳道内走行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6.
柳澄 《山东医药》1991,31(12):39-40
磁共振成像可清晰显示心脏、大血管、胸壁、脊柱和支气管树,矢状及冠状扫描可较常规X线摄片和CT更清楚地观察肺尖和膈肌部位,因此其用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一、磁共振成像诊断肺部肿块磁共振成像判断肺内肿块性质的优点是:①如在病灶中发现有代表血管的流空现象,则提示为肺内动静脉畸形,藉此与肺癌鉴别。②肿块中出现代表  相似文献   
7.
厂家采取的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改进,已经体现在扫描程序中.除了这些程序的应用之外,如果我们以诊断要求作为评价图像的标准,在实际扫描的操作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会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但这些措施常常不为大家所认识.在大家热衷于讨论机器技术改进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呼吁重视在实际扫描中采取这一类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价宝石能谱CT在手足肌腱显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手足疾病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和MRI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寻求肌腱与周围组织具有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的最佳单能量(keV)值,并比较宝石能谱CT最佳keV图像与常规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宝石能谱CT最佳keV成像与MRI扫描对手足肌腱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手足肌腱成像的最佳keV值为65.09±2.98,宝石能谱CT最佳keV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05<0.05)。宝石能谱CT对于肌腱整体外形、迂曲、粘连、受压及断裂等显示较好,但对于肌腱内部及周围腱鞘、滑膜改变不如MRI敏感。结论宝石能谱CT最佳keV(65 keV)成像能够明显提高手足肌腱扫描的图像质量,并可用于临床诊断。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能谱CT扫描和MRI扫描。  相似文献   
9.
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能量CT在头颈部血管减影中自动去骨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分别用双能量处理软件和Neuro-DSA软件自动完成去骨,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评价两种减影方法的去骨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非减影数据,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20.5635±0.00977)mGy和(25.5746±0.55827)mGy,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椎动脉及整体头颈部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87.8%,68.0%,83.0%和93.5%,91.8%,92.6%,其中对于颈动脉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双能量CT血管减影对部分椎动脉的减影效果较常规CT血管减影差,主要集中在椎动脉近颅底的部分。另外,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还发现了多处血管病变,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相比头颈部常规CT血管减影,双能量CT血管减影辐射剂量更低,能够有效的去除绝大多数骨骼,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在冠状断面上的解剖特征与MRI表现,为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标本,以冷冻切片法切制成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应用3.0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冠状断面上视神经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视神经眶内段居于眶中心偏内上方,断面呈圆形,其周围有视神经鞘包绕,蛛网膜下隙清晰可见,眼动脉位于其上方;视神经管内段居于眶内上方,断面呈水平卵圆形,周围可见视神经鞘,蛛网膜下隙不明显,眼动脉位于其下方;视交叉冠状断面呈“一”字型,分隔上方的视隐窝和后下方的漏斗隐窝,其上方有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为灰结节和垂体柄。结论:冠状断面町以清楚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的形态特点与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