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59篇
  免费   5833篇
  国内免费   5109篇
耳鼻咽喉   653篇
儿科学   870篇
妇产科学   202篇
基础医学   6119篇
口腔科学   6635篇
临床医学   12911篇
内科学   3911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2088篇
特种医学   49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9252篇
综合类   26705篇
预防医学   4143篇
眼科学   279篇
药学   9356篇
  118篇
中国医学   9712篇
肿瘤学   1537篇
  2024年   458篇
  2023年   1689篇
  2022年   1776篇
  2021年   2384篇
  2020年   2823篇
  2019年   2762篇
  2018年   1378篇
  2017年   2224篇
  2016年   2824篇
  2015年   3202篇
  2014年   4951篇
  2013年   5377篇
  2012年   6397篇
  2011年   7106篇
  2010年   5991篇
  2009年   5941篇
  2008年   6189篇
  2007年   5580篇
  2006年   5022篇
  2005年   5479篇
  2004年   4763篇
  2003年   4204篇
  2002年   3321篇
  2001年   3118篇
  2000年   2420篇
  1999年   1952篇
  1998年   1713篇
  1997年   1599篇
  1996年   1500篇
  1995年   1185篇
  1994年   1076篇
  1993年   756篇
  1992年   628篇
  1991年   543篇
  1990年   446篇
  1989年   498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246例拟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根据检测结果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最终全部治愈。结论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简便、快速、特异、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极具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十全大补汤在气血两虚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气血两虚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联合归脾丸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十全大补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及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骨保护素(OP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β-内啡肽(β-E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明显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5);并发症方面,对照组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总发生率24.49%(12/49),高于观察组的6.12%(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7,P<0.05)。结论 对于气血两虚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联合十全大补汤口服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促进骨质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四物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和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复方阿胶浆10.8 g·kg-1)组、四物膏高、低剂量(22.68,5.67 g·kg-1)组,采用乙酰苯肼(APH)联合环磷酰胺(CTX)注射,建立AA大鼠模型,每天灌胃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5 d。检测大鼠外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积压(HCT)和血小板(PLT)水平;计算比较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股骨骨髓细胞中TLR4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HCT和PLT水平明显降低,胸腺指数显著下降,脾脏指数显著增加,血清IL-3水平下降,IL-6水平升高,股骨骨髓中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髓腔内充填水肿的血管纤维脂肪组织,纤维化明显,骨髓细胞TLR4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膏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细胞WBC,RBC,HCT和PLT水平增加,胸腺指数增加,脾脏指数减少,IL-3水平升高,IL-6水平下降,股骨骨髓病理形态轻微改善,骨髓细胞TLR4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四物膏可能通过调控机体骨髓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的表达,改善AA模型大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补肾化痰方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免疫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184 mg·kg-1),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4.7,9.4,18.8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周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灌胃12周后取材。运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受体γt(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量;运用流式细胞抗原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Th17,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量降低、骨小梁显著减少(P<0.01);骨微结构破坏,血清中Foxp3浓度显著降低,RORγt浓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减少(P<0.01),Th17细胞数量增加,且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中Foxp3浓度升高,RORγt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低剂量组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明显升高,Th17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Th17/Treg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化痰方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量,改善骨微结构,并使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增加而Th17细胞数量减少。进而推论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而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加味安肾汤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补肾舒脊颗粒,观察组口服加味安肾汤,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 [综合指数积分(BAS-G),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制定的影像学指数(SPARCC),中医证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23(IL-23)],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结果 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脱落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χ2=4.827,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5.17%(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χ2=5.18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BAS-G,BASDAI,SPARCC,中医证状积分,TNF-α,MIF,IL-23水平明显降低(P<0.05),BGP,BMP-2,BALP,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07%(7/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18/56)(χ2=4.826,P<0.05)。结论 加味安肾汤可明显改善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6.
骨质疏松症(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世界人口结构的加速变化,对OP的有效防治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焦点和临床研究的热点。OP可受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病,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的偶联平衡被打破致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目前公认的OP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OP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免疫学水平,研究发现相关细胞因子在OP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对骨骼的吸收和成骨细胞对骨骼的形成,是调控OP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转导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通过刺激破骨形成和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在骨破坏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保护素等细胞因子可通过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促进骨形成。目前临床多使用降钙素、雌激素及双磷酸盐等西药进行治疗OP,但长期服用患者的依从性差,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OP以其整体调节、价廉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作用,并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骨稳态,发挥治疗OP的作用。该文阐述相关细胞因子在O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成果,以期为OP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金骨莲胶囊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金骨莲胶囊对TNBC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对金骨莲胶囊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金骨莲胶囊(0.125,0.25,0.5,1,2 g·L-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金骨莲胶囊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的细胞核凋亡形态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金骨莲胶囊不同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对MDA-MB-231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原癌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该研究利用UPLC-MS/MS技术鉴定了金骨莲胶囊提取物中113个化合物成分。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金骨莲胶囊组(0.125,0.25,0.5,1,2 g·L-1)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加(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3±0.02)g·L-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金骨莲胶囊组(1 g·L-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金骨莲胶囊组(0.5,1 g·L-1)细胞处于S期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金骨莲胶囊组(0.5,1 g·L-1)细胞中的PARP,c-Myc,cyclin 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金骨莲胶囊组(1 g·L-1)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金骨莲胶囊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DA-MB-231细胞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是导致病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作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并将带蒂颞深筋膜修复硬脑膜缺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理念,探讨“黄芪-当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Pubchem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活性成分及其平面结构图与结构式,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该药对治疗CAA的成分-疾病靶标及其Uniprot ID。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与活性成分的作用关系,筛选出有效成分,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5个核心靶标,并利用systems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成分-疾病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当归活性成分共20个,可作用于144个靶标,主要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可能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管新生等多方面调节造血功能治疗CAA。  相似文献   
1000.
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