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91.
ANF基因转染人血管平滑肌肉瘤细胞及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血管起源平滑肌肉瘤细胞进行直接和脂质体Tfx-50包裹的人心钠素(ANF)基因表达质粒pcDNA3/ANF转染,并以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的RNA分子探针对转染细胞中的ANFmRNA水平进行RNADotBlot分子杂交检测,同时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的ANF含量。结果显示,与未经脂质体Tfx50包裹的poDNA3/ANF直接进行细胞转杂及低浓度质体Tfx-50包裹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悬液种植于小裸小鼠胃壁,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6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85%,远处淋巴结转移率50%,肝转移发生率30%。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16周,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蛋白70(tumor specific protein 70,SP70)在乳腺肿瘤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乳腺肿瘤患者125例(乳腺癌65例、良性病变6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切片中SP70的表达。ELISA检测120例乳腺肿瘤患者(58例乳腺癌、62例乳腺良性疾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70蛋白的水平。结果:SP7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5.38%)高于乳腺良性病变(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6,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70的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84,P<0.001)。SP70在血清中的敏感性高于CA153(53.45% vs. 44.82%),且血清中SP70和CA153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32,P=0.324),两者联合能够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84.38%)。结论: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和血液中SP70的表达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4.
临床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微生物学理论课进行系列教学改革,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实行双语教学,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介绍科研进展,组织学术性的演讲比赛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交流等手段倾听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高素质临床微生物学人才。  相似文献   
95.
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的存在、结构及其表达调控,从而为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目前分子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进行分子诊断的疾病涉及染色体疾病、感染性疾病、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分子诊断技术已成为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卵巢癌(O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1(Toll-like receptors 1,TLR1)、TLR2及TLR6信号通路活化后前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研究其在O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OC患者、女性妇科良性疾病(BC)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女性(NC)各13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用TLRs的相应配体刺激PBMC,用CBA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MyD88、TRAF6、TANK、NF-κB和P-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OC组、BC组、NC组未加配体刺激前,PBMC中IL-1β、IL-6、IL-8、TNF-α分泌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经配体刺激PBMC相比,OC组PBMC经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IL-1β分泌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5);TLR2配体HKLM刺激24 h后,OC组IL-1β、TNF-α分泌水平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391和-3.564,P均<0.05);相较于未经配体刺激时,BC组、NC组的PBMC在相应TLRs配体刺激后,IL-1β、IL-6、IL-8、TNF-α分泌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OC患者PBMC经Pam3CSK4、HKLM、FSL-1刺激后,TLRs信号通路蛋白MyD88、TRAF6、TANK及P-NF-κB表达上调。结论 OC患者PBMC中TLR1、TLR2、TLR6经相应配体刺激后可活化TLR信号通路,并诱导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分泌水平增加,在O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的严重程度与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4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2例、中度17例和重度11例,分别采集其受伤48 h内静脉血和30例正常人静脉血各2 ml,提取血浆循环DNA,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DNA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颅脑损伤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循环DNA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87,P=0.036).结论 血浆循环DNA水平不但对于诊断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与其损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8.
VCS参数可以反映计数细胞的形态特征,近年来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以看到形态异常淋巴细胞,特别是当疾病累及外周血时,会出现淋巴瘤细胞。本研究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CS参数的研究,探讨VCS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模拟肺癌患者血浆DNA中APC基因甲基化最低检测限,确定不同甲基化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普通甲基化特异性基因扩增(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肺癌细胞株NCI-H460细胞APC基因,以酚-氯仿经典方法提取NCI-H460细胞DNA,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并以10倍稀释的浓度梯度依次投入相同的健康人血浆200μl中去,得到模拟肺癌患者血浆,利用磁珠核酸提取方法从模拟血浆样本中提取血浆DNA.对血浆DNA模板进行亚硫酸氢盐化学修饰,并以Sybr-Green Ⅰ为染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MSP检测,同时进行普通MSP检测.结果 NCI-H460细胞中的APC基因启动子1A区719位点存在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MSP检测模拟肺癌患者血浆APC基因甲基化的最低检测限为在200 μl血浆中能检测出10^2个肿瘤细胞的DNA,而以普通MSP检测,200 μl血浆中需投入10^3个以上肿瘤细胞的DNA才有弱阳性条带.实时荧光定量MSP检测技术比普通MSP检测的敏感性至少高出10倍.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MSP比普通MSP检测灵敏度高,该技术用于肺癌患者血浆DNA甲基化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检测2011年江苏省分离的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和分子同源性,并分析整合子介导其耐药的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至12月江苏省8个城市72株福氏志贺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检测,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整合子检测及分类,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Ⅰ类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2株福氏志贺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水平较高,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80.0%以上.菌株血清型以2a(31,43.1%)、1a(16,22.2%)和2b(15,20.8%)为主.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株福氏志贺菌中有18种为具有同源性的克隆,涉及47株菌,11种克隆在同一城市内传播,7种克隆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传播.Ⅰ类、Ⅱ类和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福氏志贺菌中,检出率分别为77.8%(56/72),86.1% (62/72)和90.3% (65/72),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DNA测序显示Ⅰ类整合子中携带dfrA1-aadA1和aacA4-cmlA1基因盒,Ⅱ类和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分别携带基因盒dfrA1-sat1-aadA1和bla oxa-30-aadA1.Ⅰ类整合子阳性组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萘啶酸、诺氟沙星、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这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组(P<0.01).结论 2011年江苏省福氏志贺菌耐药严重,整合子在福氏志贺菌中广泛存在,并参与多重耐药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