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594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位于晶状体前囊下的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是晶状体内唯一有增殖能力的细胞。近年来对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研究和防治白内障及后发障的热点。本综述了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各种方法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人工晶状体之一.该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由于其种类不同,光学质量及适应人群亦不同.文中对其种类、原理、视力、对比敏感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吕勇  张金嵩  杨进献 《眼科研究》2003,21(5):531-532
目的 评价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3个月至6年的眼外伤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颞下方平坦部巩膜灌注,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晶状体前囊为依托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无严重远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2~0.4者10眼,0.5~0.9者28眼,≥1.0者4眼。结论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是目前矫正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4.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感光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感光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以3J的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造成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通过光、电镜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e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病变及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以3J的能量挫伤后的视网膜病变中存在着感光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细胞凋亡是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5.
一种新的PVR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简便、与临床PVR病理较为接近的新的PVR实验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将动物麻醉后 ,玻璃体腔注入透明质酸酶使玻璃体液化 ,并在间接检眼镜下用注射针头在颞下象限之视网膜划开一 2~ 3倍视乳头直径大小的裂孔 ,随后玻璃体腔中央注入 0 1ml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结果 :实验组多形成 3级以上PVR ,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 (P <0 0 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与临床PVR的病理更为接近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PVR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以及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三者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鼠50只,随机选取40只,将链脲佐菌素溶于柠檬酸缓冲液中,对其行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注药后第3天及第7天各测血糖1次,以血糖值大于16.7mmol/L为成模标准,选取糖尿病大鼠30只,分为糖尿病2,4和6个月组各10只。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入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4和6个月组再分为免疫组织化学组5只和血-视网膜屏障测定组5只。①观察视网膜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形态学变化。②测定内皮细胞平均吸光度,定量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测定视网膜标准化埃文斯蓝含量,评价血-视网膜屏障的变化。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2个月组同时观察结果。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实验大鼠40只。①视网膜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正常对照组无明显阳性表达;糖尿病2个月组表达增多,未见形态学改变;糖尿病4个月组表达显著增强,可见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糖尿病6个月组表达进一步增强,形态学改变进一步加重。②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视网膜血管中平均吸光度值表达:依次为正常对照组(171.67&;#177;5.76)&;gt;糖尿病2个月组(142.23&;#177;6.15)&;gt;糖尿病4个月组(103.40&;#177;7.15)&;gt;糖尿病6个月组(82.03&;#177;6.37),P均&;lt;0.01。③血一视网膜屏障功能定量测定:应用视网膜埃文斯蓝含量评估,依次为正常对照组(12.57&;#177;1.79)&;lt;糖尿病2个月组(23.53&;#177;2.08)&;lt;糖尿病4个月组(29.78&;#177;3.34)&;lt;糖尿病6个月组(35.23&;#177;3.39),P均&;lt;0.01。④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情况:以埃文斯蓝含量与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相关性说明内皮细胞平均吸光度与视网膜埃文斯蓝含量呈高度直线相关(r=-0.936)。结论: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存在细胞间黏附分子l表达的增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或血管形态学的改变,并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程度逐步加重。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程度随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87.
硅油填充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曲安奈德眼内注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6例(3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接受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为控制术后炎症反应,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2 mg。根据眼部情况,术后早期采取必要的体位及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手术前后给予必要的临床护理后患者能更好配合医生的手术和治疗。术后2眼出现假性前房积脓,2眼曲安奈德颗粒沉积黄斑部而影响视力,其余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4眼,不变4眼。术后6眼眼压升高,4眼药物控制,2眼硅油取出后恢复正常。5眼晶状体浑浊加重。结论对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患者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有助于患者的配合、疾病的康复及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8.
散光与对比敏感度及高阶像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散光对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和高阶像差的影响,为临床矫正散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青中年人群散光患者113例(226眼),分别检查CSF、调节力、波前像差等指标,探讨散光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散光与CSF:随散光度数的增加,主要受影响的频率由高频向中、低频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89.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于婴幼儿,可损害患儿视力、眼球,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有很大关系,遗传性RB占所有病例的45%。RB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疾病的初始阶段,当疾病被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存活率超过95%,当RB在晚期发生眼外播散时,存活率低于50%。因此RB的治疗重点是通过早期肿瘤的监测和预防挽救患儿生命,其次要目标是保存眼球,并最大水平地保留视力。对RB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通过基因筛查、监测查找特异性靶点,对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研究RB靶向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0.
背景 锰离子滴眼液用于活体视觉传导通路的示踪观察方法已有研究,但锰离子局部点眼对眼前节组织的毒性作用尚无深入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滴眼液对兔眼眼前节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 选取32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00 mol/L MnCl2组、0.50 mol/LMnCl2组、0.25 mol/L MnCl2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抽签法随机选择动物一侧眼为实验眼,按照分组情况分别用1.00、0.50、0.25 mol/L锰离子滴眼液及生理盐水各1滴点于结膜囊中,分别于点眼后2h及1、3、7、14、21和28 d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局部刺激反应;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并进行评分;采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和角膜厚度,并于点眼后3、7、14、28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膜、角膜、小梁网及睫状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00 mol/L MnCl2组和0.50 mol/L MnCl2组兔眼均出现睑结膜充血、水肿及大量分泌物等刺激症状,1.00 mol/L MnCl2组兔眼于点眼后1d刺激反应最强,点眼后7d反应消失;0.50 mol/L MnCl2组兔眼眼表刺激反应程度轻于1.00 mol/L MnCl2组,持续到点眼后3 d;0.25 mol/L MnCl2组兔眼点眼后未见明显的眼表刺激反应.点眼后2h、1d、3d及7d,各组兔眼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350、19.200、12.200、10.140,均P<0.05).各组兔眼点眼后不同时间点ECD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38,P>0.05;F时间=1.79,P>0.05).各组兔眼点眼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8.22,P<0.05;F时间=116.75,P<0.05)点眼后2h~3d,1.00 mol/L MnCl2组兔眼角膜厚度值明显增加,但点眼后7~28 d,各组兔眼角膜厚度值接近,点眼后2h~14d角膜厚度值均明显高于点眼后28 d,0.50 mol/L MnCl2组兔点眼后2h~1d角膜厚度值明显高于点眼后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00 mol/L MnCl2组兔眼于点眼后3d和7d可见结膜、小梁网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角膜基质水肿,0.50 mol/L MnCl2组于点眼后3d可见结膜炎性细胞浸润,但角膜、小梁网和睫状体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而0.25 mol/L MnCl2组兔眼点眼后结膜、角膜、小梁网和睫状体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00 mol/L锰离子滴眼液对兔眼眼前节有明显毒性作用,0.50 mol/L锰离子滴眼液的毒性则明显降低,0.25 mol/L锰离子滴眼液对兔眼眼前节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