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594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联合LASIK手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41眼11~17岁的青少年,屈光度-8.75~-15.50D,眼轴26~30mm,眼底有病理性改变的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2年以上,屈光状态稳定后再行LASIK治疗。结果:术后裸眼视力:100%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者占53.6%,≥2行以上者占36%;术后平均屈光度:LASIK1个月+1.08±0.92D,3个月-0.63±0.66D,6个月-0.78±0.74D,12个月-0.85±1.12D。术后12个月、6个月、3个月平均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并发症:后巩膜加固术后3眼发生轻度的排异反应,LASIK术后结膜下出血8跟,角膜瓣偏斜2眼。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联合LASIK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比较波前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眼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49只眼)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17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视觉质量.结果 ①视力变化:术后6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以上的患眼为76眼(5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眼(30.1%,P<0.01);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眼为53眼(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眼(17.6%,P<0.01).②屈光度变化:术后3个月对照组开始出现屈光度回退呈轻微欠矫,而试验组回退很少,基本趋于正视状态.③对比敏感度变化:术后1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下降,尤其以中频和高频下降明显,术后3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1个月时略有增加,试验组增加明显.术后6个月,试验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提高,而对照组趋于术前水平.④高阶像差变化:术后2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均较术前增加,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标准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a-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a-硫辛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7只,其中4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硫辛酸治疗组(19只)和糖尿病组(18只),另外1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a-硫辛酸治疗组隔d给予a-硫辛酸腹腔注射,精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2周,记录给药4、8及12周各组空腹血糖.12周后处死实验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和PK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给药4、8及12周,3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21,P:0.02),其中a-硫辛酸治疗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组间=615.31,P<0.001),但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给药12周后3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2和169.69,P均<0.01),其中糖尿病组与a-硫辛‘酸治疗组大鼠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但a-硫辛酸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均<0.05).结论:a-硫辛酸可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KC和VEGF蛋白的表达,干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的早期视网膜发育情况及3年后屈光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患儿(50例98眼)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照国际ROP分类标准及干预治疗标准分组:ROP患儿病变达到以上标准并在72 h内尽快完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者25例(48眼)作为雷珠单抗组,选取我院同期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与雷珠单抗组相匹配的ROP自然退行性变者25例(50眼)作为自然退行性变组。所有患儿依据病情变化,调整随访时间,记录患儿ROP发展变化,观察患儿早期视网膜发育变化,比较两组患儿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及等效球镜度数。结果 两组患儿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两组患儿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等效球镜度数比较,自然退行性变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患儿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早期虽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雷珠单抗组视患儿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晚于自然退行性变组,3年后随访,雷珠单抗组较自然退行性变组更偏向近视化。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床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测量,并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重复检测并比较BCVA、CMT。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监测白内障进展、结膜下出血等眼部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logMAR)分别为0.74±0.37、0.47±0.29、0.28±0.14、0.37±0.17。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MT分别为(372.12± 99.42)μm、(298.14±82.44)μm、(278.45±62.43)μm、(289.31±56.34)μm。患者各时间点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BCVA和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5 mmHg,1 kPa=7.5 mmHg),经局部降眼压药物应用后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者出现白内障进展,均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能够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CMT,有效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干眼中心就诊并诊断为特发性霰粒肿并进行IPL治疗的患病儿童共21例(3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8例(13只眼),女性13例(20只眼)。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4.0±2.3)岁。全部患者进行眼周的IPL治疗。霰粒肿治疗结果的判定标准分为三级。治愈,霰粒肿消退;好转,霰粒肿缩小;无效,霰粒肿大小不变。参考治疗前后眼前段照相及电话回访时患儿家长的真实描述,收集全部患者就诊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霰粒肿的患病时间、霰粒肿的部位、霰粒肿的大小及治疗结果。以上数据均采用例数(眼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均进行了眼周强脉冲光治疗。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共有13例(20只眼),占60.6%;治疗结果为好转的共有8例(13只眼),占39.4%;治疗结果为无效的共有0例(0只眼),占0.0%。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中,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者共计5例(10只眼),占30.30%。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2例(4只眼),占40.0%(4/10);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3例(6只眼),占60.0%(6/10);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0)。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且<8周者,共13例(19只眼),占57.58%。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10例(15只眼),占78.9%(15/19);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3例(4只眼),占21.1%(4/19);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9)。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8周者,共3例(4只眼),占12.12%。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1例(1只眼),占25.0%(1/4);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3只眼),占75.0%(3/4);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4)。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中,霰粒肿类型为皮肤面型者有8例(13只眼),占39.39%。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6例(10只眼),占76.9%(10/13);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3只眼),占23.1%(3/13);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3)。霰粒肿类型为结膜面型者有12例(18只眼),占54.55%。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7例(10只眼),占55.6%(10/18);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4例(8只眼),占44.4%(8/18);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8)。霰粒肿类型为近睑缘型者2例(2只眼),占6.06%。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0例(0只眼),占0.0%(0/2);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2只眼),占100.0%(2/2);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2)。结论强脉冲光在儿童霰粒肿的治疗中疗效确切;皮肤面型霰粒肿较结膜面型治愈率更高;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且<8周者,治愈率更高,未观察到IPL治疗过程中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7.
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使冠状病毒再次引起重视。在本世纪大流行的三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SARS-CoV-2)研究中,已有直接证据证明SARS-CoV及SARS-CoV-2可引起人眼部感染。冠状病毒感染除引起眼部症状外,也可通过眼部感染引发全身多种临床表现。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CoV-2)具有更强的流行性及更高的病死率,两种病毒眼部症状相似,病毒结构及眼部感染过程也具有相似性,主要是通过其特异性S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使其核酸进入细胞内并借用细胞内的蛋白合成通路对自身蛋白进行转录、组装、折叠并通过其受体蛋白激发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本文就2003年流行的SARS-CoV以及2019年末流行的SARS-CoV-2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特点、眼部感染通路的研究进展及病毒眼部感染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眼部病毒防护及患者眼部检查的必要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374-379)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10 mL,日3次;B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6 mg,日3次;C组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和转移因子胶囊,用法用量分别同A、B组.3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66.67%、63.33%和86.67%.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早期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2、4、6、8、12和24h治疗组,每组6只。各治疗组于伤后相应时间点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处理。4、7和14d后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病理形态、进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计数,检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1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视神经损伤后4、7和14d,各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1波波幅和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60、26.284、28.278、41.815、34.802、75.994,P<0.001);视神经损伤后7和14d,各时间点治疗组大鼠P1波波幅较对照组升高,潜伏期较对照组减少;8、12和24h治疗组大鼠P1波波幅低于2、4、6h治疗组,潜伏期高于2、4、6h治疗组。视神经损伤后7和14d,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77和35.642,P<0.001);视神经损伤后7和14d,2、4、6、8h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视神经损伤后14d,8、12、24h治疗组低于2、4、6h治疗组(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6h内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进行性视功能损害、破坏性强、致盲率极高的眼病,属于一种难治性青光眼。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房水流出受阻、周边虹膜前粘连及进行性房角关闭,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应用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手术难控制[1]。长期高眼压会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丧失,并且在治疗中由于新生血管的存在,单纯手术易引起眼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