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594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视网膜光损伤机制中NOS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 ,NOS)活性异常变化在视网膜光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为正常对照,其它4组以持续强光照射6小时造成视网膜光损伤,并按光照后1天和6天两个观察点各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治疗,并分别测定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以及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的活性。结果 光损伤后第1天和第6天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NOS的活性均异常升高,SOD活性均显著下降,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进行性减小;实验组大鼠视网膜内NOS的活性低于正常水平,SOD活性和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结论 过度光照后视网膜内NOS活性持续异常升高是视网膜氧化损伤的重要原因并与感光细胞退行性变性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外伤性黄斑孔及自行闭合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特点、自然预后及手术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4年6月诊治的外伤性全层黄斑孔11例(11眼),随访6~4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眼黄斑孔均由挫伤所致,其中9眼于外伤后即刻发生。随访过程中,3眼黄斑孔在外伤后3~l2周自行闭合,视力提高;3眼黄斑孔扩大,1眼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均在外伤后3月,此4眼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提高;其余4眼黄斑孔大小无变化,视力稳定者,未做特殊处理,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外伤性黄斑孔自行闭合并不少见并且多发生在伤后早期。因此对视力稳定、孔径无扩大者,暂不手术而密切随访更好;对孔径扩大、视力下降者,手术治疗有利于黄斑孔的闭合和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3.
曲安奈德对糖尿病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学民  王树林 《眼科研究》2005,23(5):481-484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玻璃体注射在糖尿病Wistar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4个月(DM4)组和6个月(DM6)组,每组各分为形态学观察组和BRB测定组,BRB测定组再分为未行TA治疗(NT)组、TA治疗1周组和2周组。行消化铺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利用视网膜标准化Evansblue(EB)含量测定大鼠BRB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各组间E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正常对照组相比,DM4组大鼠出现毛细血管管径粗细不一,血管闭锁,内皮细胞增生,周细胞丢失等形态学改变;DM6组上述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无细胞性毛细血管,糖尿病NT组EB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6个月组高于4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糖尿病NT组相比,各糖尿病治疗组E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除4个月治疗2周组EB含量基本恢复正常(P>0.05)外,余治疗组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糖尿病治疗组间E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与BRB的破坏有关,TA对糖尿病大鼠BRB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是否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衰老的关系,为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兔LEC并传代。以端粒重复扩增-免疫酶标(TRAP-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各代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衰老细胞,计算衰老细胞百分数。结果兔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减弱,至第4代低于检测水平,活体、原代、第1、2、3代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46±0.046,0.32±0.026,0.25±0.029,0.19±0.019,0.11±0.038;衰老细胞随细胞的传代增加,活体与原代培养的LEC未发现衰老现象,第1~9代衰老细胞百分数(%)分别为:(0.98±0.39)、(4.93±1.35)、(11.08±1.69)、(24.98±3.55)、(33.89±3.74)、(41.17±5.24)、(51.75±8.32)、(73.00±5.98)、(77.00±14.18)。结论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的衰老有关,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曲安奈德术中眼内注射对血眼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血眼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11例(13眼)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结束后,将曲安奈德混悬液注入玻璃体腔内,在硅油填充眼,曲安奈德的注入量为0.05mL(2mg),非硅油填充眼为0.1mL(4mg)。手术后随访2~4月,观察曲安奈德颗粒的消失时间、抗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曲安奈德颗粒从眼内消失的时间,硅油填充眼为2~3月,非硅油填充眼为1~1.5月。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早期眼部炎症反应。眼压升高2眼,1眼由硅油引起,另1眼发生在手术后4月,由葡萄膜炎引起。无与曲安奈德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地防止血眼屏障破坏,减轻手术后眼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睫状体光凝术对晚期青光眼的止痛效果.方法34例36眼青光眼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的睫状体光凝术,于角膜缘后1.0~1.2 mm处3个象限做18~20个光凝点,能量为1500mW,每个光凝点的光凝时间为0.2秒,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3.92±16.33)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第2周平均眼压(27.29±10.99)mmHg,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t=8.117,P=0.001).术前轻度疼痛7眼,重度疼痛22眼,剧痛7眼;术后第2周无痛22眼,轻度疼痛12眼,重度疼痛2眼;术后1月有10眼仍有疼痛,测眼压在40.18 mmHg及以上,遂进行第二次光凝术,术后疼痛消失,眼压在40 mmHg以下.结论睫状体光凝术对控制晚期青光眼的眼压和减轻其疼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7.
形觉剥夺性近视雏鸡眼细胞凋亡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探讨细胞凋亡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海兰雏鸡20只,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左眼为对照眼.遮盖7 d去除眼罩,检影验光,测2只眼的眼轴长及赤道径;HE染色观察视网膜及巩膜的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技术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①遮盖眼形成近视,表现为屈光度、眼轴长及赤道径均较对照眼增大(P<0.05).②遮盖眼视网膜较对照眼普遍变薄,以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纤维层最明显;后极部巩膜软骨层变厚,纤维层变薄.③遮盖眼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凋亡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8.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波前像差技术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具有消除球差、改善视觉质量、提高功能性视力等优点;但作为一项新技术自身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只有正确理解和合理选择应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光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5例(7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只眼.在超声乳化术后,实验组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植入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并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检测两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相差,立体视觉.视功能与生存质量(VF/QOL)问卷调查等.结果 在术后1周、1月,两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实验组在昼及昼眩光,夜及夜眩光的各频段对比敏感度(1.5cpd,3.0cpd,6.0cpa,12cpd,18co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两组在瞳孔直径≥6mm时的三阶彗差、四阶球差、五阶次级彗差、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两组在最佳矫正视力下的远、近立体视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VF/QOL问卷调查显示两组近视力视觉相关活动、视力有关的感觉适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植入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的高阶像差尤其是球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0.
马凡综合征半脱位晶状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半脱位品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32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临床资料,晶状体脱离范围均在180°以上,脱位一侧的品状体赤道部已达瞳孔区.所有病例均用玻璃体切除器进行闭合式前段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并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者30眼,≥0.3者2眼.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裸眼视力≤0.2者2眼,0.3~0.6者22眼,0.8~1.0者8眼;矫正视力≤0.2者2眼,0.3~0.6者14眼,0.8~1.0者16眼.人工晶状体位正且稳定.未发现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倾斜脱位、脉络膜下出血、玻璃体浑浊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4个月,效果稳定.结论 对于马凡综合征明显品状体半脱位者,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两袢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