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8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捐赠者体内获得的粪便移植入想要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来缓解病情的患者体内。这种广撒网的方法对于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十分有效~([1])。FMT操作简便且治疗物(如粪便)易于获取,这使得临床上重建肠道群菌的治疗进展快于科研领域。此外,过早  相似文献   
3.
正肝硬化已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主要的终末期并发症。由于病因的多样性(包括生活方式、营养摄入、遗传因素、肝内或肝外并存的疾病),相比于其他慢性肝病,预测NASH是否进展为肝硬化更为困难。NASH患者纤维化的发生由反复炎症-修复过程所致。尽管肝细胞脂性凋亡是肝纤维化的关键性驱动力,但激活的星状细胞(HSC)、肌成纤维细胞(MF)、胆管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病理性沉积的细胞外基质都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损伤时,肝星状细胞与肝实质细胞、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细胞外基质沉积与肝窦毛细血管化,启动肝纤维化进程,其本质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手段主要包括血清分子标志物、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预测性统计模型等,但其尚不能完全替代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以肝星状细胞为靶点的药物研发、以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平衡为靶点的药物研发等方面。研究肝纤维化分子机制,为探索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2年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类损伤因子累及肝脏后的一种病理修复状态,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能否改善乃至逆转是目前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的关键.以往的动物模型已证实肝纤维化的逆转,但临床领域缺乏详尽充分的数据为此提供依据.令人鼓舞的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人体中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转归.2012年12月份Lancet发表的一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能够实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逆转[1].该研究旨在评估对于CHB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在5年内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在完成为期48周的随机双盲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后,研究者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HBeAg阳性或阴性)纳入了为期7年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开放研究,在第240周时再次进行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评估肝脏组织学改善程度(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2且纤维化程度未加重)以及肝纤维化的逆转情况(Ishak评分降低≥1单位).治疗基线时28%的患者存在肝硬化(Ishak评分5分或6分),而74%肝硬化患者治疗后评分降低≥1单位,肝硬化消失;入组时未患肝硬化的252名患者中仅有3名在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87%随机治疗的患者组织学改善,且51%的患者在第240周时肝纤维化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真实、客观地判断酒精性肝病的病情,能为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介绍了酒精性肝病的各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医生手记消化科门诊有很彡慢性肝痼患者。一天,我们坐诊时遇到2位慢性乙肝患者。先来的是一位40岁的男性,发现乙肝病毒感染10余年,此次检查显示“乙肝小三阳”,HBV DNA中度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肝脏弹性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提示进展期肝纤維化,血常规、曱胎蛋白和腹部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我们建议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损伤因子累及肝脏后的一种病理状态。几乎任何能造成肝脏损害的因素均可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包括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肝病、药物性肝病和一些先天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纤维化。在此病理进程中,正常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脏小叶结构改变,血液循环紊乱,致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梅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6,11(1):59-6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广泛的疾病谱,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酒精性肝损伤相似,但患者无明显饮酒史。NAFLD组织学特点多样化,可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即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再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衰竭,且病死率较高。因此NAFLD越来越被视为是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