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TCI复合雷米芬太尼组(PR组)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MF组),每组10例。采用连续心排血量(CCO)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2min(T2)、纵断胸骨后2min(T3)、心肺转流(CPB)前10min(T4)、停CPB10min(T5)及术毕(T6)作参数测定。重点观察诱导期血压变化及影响机理。结果PR组5例病人诱导前心脏指数(CI)<2.2L·min-1·m-2,诱导后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降低,CI增加,MAP下降18.8%。停转流后,PR组SVRI均较低,而CI相对较高,MAP维持满意。麻醉期间两组病人SVO2维持在70%以上,AEPI在30以下。结论丙泊酚TCI复合雷米芬太尼静注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平稳,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72.
可乐定对体外循环病人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顾尔伟1张野1贾敬华2吴蓉蓉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乐定,通过抑制中枢交感冲动的发放和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交感张力;还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鞘内注射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S)和鞘内注射吗啡预处理组(M),M组分4个剂量组(M1,10μg·kg-1;M2,1μg·kg-1;M3,0.1μg·kg-1;M4,0.01μg·kg-1)。鞘内注射吗啡的方法是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鞘内注射吗啡5 min,间隔5 min共3次。在M2组鞘内注射吗啡前鞘内注射3种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NTD,δ阿片受体阻断剂,15 nmol(nM),NTD+M2组)、nor-Binaltorphimine(nor-BNI,κ阿片受体阻断剂,15 nmol.L-1,nor-BNI+M2组)和CTOP(μ阿片受体阻断剂,15 nM,CTOP+M2组)。观察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来表示。结果M1组、M2组和M3组的IS/AAR均低于NS组(P<0.05,P<0.01),M4组与NS组的IS/AAR相似(P>0.05);NTD+M2组、nor-BNI+M2组和CTOP+M2组与自身对照组(NS+NTD组,NS+nor-BNI组和NS+CTOP组)及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均高于M2组(P<0.05,P<0.01)。各组在各时点的MAP、HR和RP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鞘内注射吗啡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δ,κ和μ三种阿片受体都参与介导了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全麻诱导期急性超容量液体填充(acute hypervolemic fluid infusion,AHF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130/0.4 (6%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 130/0.4)组和乳酸林格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RL)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5 min开始,30 min内分别输注HES 130/0.4或RL10 ml/kg.在麻醉诱导前5min(T0),诱导后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及AHFI结束后(T4)分别记录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及每搏变异指数(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 结果 与T0时HR[(66.2±9.5)次/mi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98.6±12.5) mm Hg(1 mm Hg=0.133 kPa)]、CI[(2.7±0.4)L·min-1·m-2]、SV [(82.5±17.4) ml]及SVV[(8.6±4.3)%]比较,HES130/0.4组患者T1时MAP[(82.3±10.8) mm Hg]、CI[(2.3±0.3)L·min-1·m-2]及SV [(73.4±15.5) nl]均下降;在T3和T4时HR[(57.8±6.2)次/min和(56.4±6.9)次/min ]下降;T4时CI[(3.2±0.4)L·min-1· m-2]升高,但是SVV[(6.3±3.2)%]降低(P<0.05);而RL对照组在T1、T3及T4时MAP[ (78.8±12.1) 、(82.7±12.9)、(79.2±10.1) mm Hg]和SV[(71.3±16.2)、(73.6±15.9)、(74.4±16.3)ml]均降低(P<0.05或P<0.01).在T3时与RL对照组CI[(2.5±0.4)L·min-1·m-2]和SV[( 73.6± 15.9) ml]比较,HES 130/0.4组CI[(3.0±0.5)L·min-1·m-2]和SV [(91.2±18.6) ml]均升高(P<0.05).在T4时与RL对照组MAP[ (79.2±10.1) mm Hg] 、CI[(2.6±0.4)L·min-1· m-2] 、SV[ (74.4±16.3) ml]和SVV[(10.6±4.5)%)]比较,HES130/0.4组MAP[(88.2±9.4)mm Hg]、CI[(3.2±0.4)L·min-1·m-2]和SV[(91.2±18.6)%]均升高,但SVV[(6.3±3.2)%]明显降低(P<0.05).结论 OPCABG全麻诱导期行AHFI安全有效,使用HES130/0.4比RL能更好地维持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5.
麻醉恢复室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务是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1].本文分析了我院麻醉恢复室初创期收治288例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因素对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体重160~ 180 g.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胰岛素抵抗+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M-SP组).另取健康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6):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非糖尿病舒芬太尼后处理组(NDM-SP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平衡30 min,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NDM-SP组和DM-SP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kg.于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T1-3)时记录MAP、SP和HR,计算SP和HR乘积(RPP).于再灌注120 min时经右颈动脉采集血样,测定血浆cTnⅠ浓度.处死后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非糖尿病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AP、RPP降低,血浆cTnⅠ浓度升高,心肌发生梗死样改变.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小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梗死体积,降低血浆cTnI浓度,升高MAP和RPP,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各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2型糖尿病因素可阻碍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烷预处理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缺血对照组(CON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乳化异氟烷预处理组(EI组);脂肪乳组(INT组)。新西兰白兔均经历缺血30min、复灌180min过程。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于复灌180min时抽取颈内动脉血3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复灌180min后2,3,5-三苯基四氮唑(TI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四组HR、MAP、RP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衡期末比较,缺血及复灌后四组HR、MAP、RPP值均呈进行性下降(P〈0.05)。与CON组和INT组比较,IP组和E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复灌180min时IP组和EI组血清CK、LDH活性明显低于CON组和INT组(P〈0.05)。结论乳化异氟烷预处理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用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处理的疗效。方法:对24例骨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A组)13例,根据脑脊液的漏出量每天更换敷料1~3次并加压;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组(B组)11例,在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后立即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比较2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A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P<0.05),且A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也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有2例患者1周后漏出量无减少,追加腰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2天漏出消失;另2例出现中枢感染。B组无追加治疗及中枢感染。结论: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缺血预处理(IPC)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IPC组,每组20例。IPC组在手术完全阻断术侧下肢血供前,予以IPC,即止血带充气5 min、放气5 min,共2个循环。对照组在手术完全阻断术侧下肢血供前,仅缚上止血带而不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期间止血带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手术基本信息,手术前、上止血带30 min后、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出恢复室时、术后6 h、术后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VAS),并记录术后24 h内疼痛补救例数。手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中肌酸激酶(CK)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术中止血带充气阻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观察各时点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IPC组患者术后6 h VAS (3.10±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0.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4, P<0.01);出恢复室时、术后24 h VA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PC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补救例数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3, P<0.05)。对照组和IPC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CK分别为(9.24±4.97) ng/mL和(8.15±4.03)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水平IPC组为(50.11±20.3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0.80±34.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 P<0.05)。结论 IPC能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少镇痛剂的使用;其机制可能和IPC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给予脂肪乳剂0.2 ml/kg,Ⅱ组、Ⅲ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2 mg/kg,Ⅳ组、Ⅴ组分别在停转流前15 min给与氟比洛芬酯1、2 mg/kg.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10 min(T1)、停心肺转流后30 min(T2)、4 h(T3)、24 h(T4)、48 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L4、T5时点的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与T0相比,Ⅰ组、Ⅳ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比1组低(P<0.01).与T0相比,Ⅰ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3升高(P<0.01).Ⅱ组、Ⅲ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Ⅰ组T3~5cTnI、CK-MB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3、T4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3~5时点cTnI、CK-MB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Ⅳ组T4、T5时点cTnI浓度比Ⅱ组低(P<0.05).Ⅱ组、Ⅲ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Ⅰ组少(P<0.01),Ⅴ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Ⅲ组少(P<0.05);Ⅳ组ICU驻留时间比Ⅱ组短、Ⅴ组ICU驻留时间比Ⅲ组短.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减轻围心肺转流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