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不同效应室浓度(C=e)的舒芬太尼复合相同Ce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气管插管和心肺转流(CPB)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8例,根据舒芬太尼Ce,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Ce 1.8μg/ml TCI,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0.6 ng/ml(Ⅰ组)、0.8ng/ml(Ⅱ组)、1.0 ng/ml(Ⅲ组)、1.2 ng/ml(Ⅳ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3min(T<,3>)、5 min(T<,4>)、切皮前(T<,5>0、切皮时(T<,6>)、劈胸时(T<,7>)及(CPB 前 5 min(T<,8>)的HR、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并统计气管插管和CPB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T<,1>时Ⅲ组、T<,1>~T<,3>时Ⅳ组的HR明显减慢(P<0.05);T<,1>、T<,2>时Ⅳ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上,Ⅲ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的病例少于Ⅰ组(P<0.05),Ⅳ组使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病例少于Ⅰ组(P<0.05).结论 不同Ce的舒芬太尼复合Ce为1.8 μg/ml的丙泊酚TCI均能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其中1.0 ng/ml的舒芬太尼复合1.8 μg/ml的丙泊酚TCI能更有效维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2.
瑞芬太尼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瑞芬太尼是一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研究发现瑞芬太尼预处理及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目的就瑞芬太尼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使人们系统地了解瑞芬太尼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内容主要从瑞...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丙泊酚的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方法:将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GE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后行全麻,2组均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40~50时气管插管,术中丙泊酚维持BIS在40~60。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结果:GEA组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总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GA组(P0.01)。结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可减少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时舒芬太尼抑制女性患者Supreme喉罩置入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0~50岁,设定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行靶控输注,3 min后以效应室浓度4.0 mg/L靶控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确定,待两种药物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且脑电双频指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VI指导补液组(n=38)和对照组(n=38).诱导期两组均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6~8 ml/kg,维持期PVI指导补液组背景输注乳酸钠林格2 ml/(kg·h),当PVI值连续5 min以上高于14%,快速输注3 ml/kg羟乙基淀粉氯化钠(6% HES);对照组背景输注乳酸钠林格4~6 ml/(kg·h),当MAP<8.67 kPa快速输注100~250 ml 6% HES.记录术中液体输入总量、晶体量、胶体量、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于诱导前(T0)、手术前(T1),剥除肿瘤时(T2)、术毕(T3)采集动脉血测血气分析值;于术后第1、2、3、7、30天分别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VI指导补液组液体总输入量和晶体液输入量减少,胶体液输入量增加(P<0.05);两组血气分析值(Lac、pH、Glu、BE)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VI指导补液组术后并发症颜面部肿胀发生率减少,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PVI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能优化术中输液,降低术后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6.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后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RPC)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心脏分为5组:对照组、瑞芬太尼RPC组在缺血前给予浓度分别为10、50和100μg/L的瑞芬太尼(RPC10、RPC50和RPC100组)5min后改用不含瑞芬太尼的Krebs-Ringer液5min,共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组(IPC)。观察心肌缺血梗死区(IS/AAR)、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LV)±dp/dt max。结果IS/AAR在RPC各组都减小(P<0·05或P<0·01),RPC100组降低最多;在缺血30min后和再灌注120min后,LVDP和LV±dp/dt max在RPC50、RPC100及IP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可以模拟IPC,减少离体大鼠缺血后心肌梗死区,提高再灌注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映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330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B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CON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5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缺血30min末行缺血10s.再灌注10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0.1SpOStC组~10SpostC组):再灌注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ug/kg.5min后再灌注120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rnfn(T0)、缺血30min末(TI),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MAP-HR.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RPP)。计算心肌梗死面积(1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ham组.CON组.IpostC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stC组、0.3.1.3、10SpostC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1SpostC组降低最为明显;与IpostC组比较.0.1SpostC组IS/AAR增加(P〈0.05)。舒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9mOidal方程为:Y=0.3749+0.4872/。(1+10^1.502-x).ED50为0.03174ug/kg。与sham组比较,其余三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O嘲比较.IpostC.、SpostC组MOA降低.SOO话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瑞芬太尼预处理(RPC)的心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2种PKC阻断剂Chelerythrine(CHE,浓度5×10-4mol/L)和GF109203X(GF,浓度1×10-5mol/L),分别从RPC前10min到缺血后5min给予(CHE+RPC和GF+RPC组)。观察心肌缺血梗死区(IS/AAR)、冠脉流量(CF)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IS/AAR在RPC组减小,RPC这种作用被CHE和GF所消除:IS/AAR在GF+RPC组和GF+RPC组分别为50·4%±5·4%和53·1%±2·1%。相似的情况表现在LDH。结论PKC的激活介导了RPC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经一个多世纪,目前再次引起临床重视。就其方法、优点、适应证、禁忌证、回收血的特点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睡眠障碍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以及睡眠参数与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7例,男71例,女26例,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未发生POD组(nPOD组)和发生POD组(POD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前1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睡眠质量,并记录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时间等睡眠参数。术后1~7 d采用意识评估(CAM)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术后7 d内共有24例(25%)患者发生POD。与nPOD组比较,POD组术前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觉醒次数明显增多,觉醒时间明显延长,有效睡眠时间明显缩短,觉醒占总睡眠比例(WASO)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觉醒次数增加(OR=3.868,95%CI 1.645~9.006,P=0.002)和有效睡眠时间缩短(OR=3.802,95%CI 1.577~9.174,P=0.003)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睡眠障碍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风险增加,睡眠中断以及有效睡眠时间缩短进一步增加PO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