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萌牙前婴儿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口腔正常微生物在人类口腔中的早期定植,了解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建立及演变特点,将有利于建立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的条件,防止平衡失调引起的各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分析从出生到乳牙萌出之前婴儿口腔细菌和真菌定植的种类、数量、定植时间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成人牙周炎的起始和进展密切相关,其分泌的Gingipains(牙龈素,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主要的毒性因子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对Gingipains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血链球菌合成的生态调节因子——对氨基苯甲酸 ( PABA)对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 PABA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 PABA( 10 - 9g/ L、10 - 7g/ L、10 - 4 g/ L)的改良Carlsson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粘性放线菌 ,并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 ( MATH)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 PABA浓度的增高 ,粘性放线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随之逐渐降低 ,其疏水率分别为 0 .3 890 0±0 .0 0 0 2 6,0 .2 5 462± 0 .0 0 168,0 .163 60± 0 .0 0 0 2 6( P均 <0 .0 5 )。结论  PABA可能通过降低细菌非特异性疏水作用而抑制粘性放线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74.
目的:本研究以P.gingivalisATCC33277为阳性对照,用KB细胞体外模拟牙龈上皮细胞,初步研究F.nucleatum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方法:将实验菌株P.gingivalisATCC33277、F.nucleatumATCC10953以及F.nucleatumWCD05-1分别配制成2×107CFU/mL的菌悬液,加入培养有KB细胞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在37℃,50 mL二氧化碳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 h,以P.gingivalisATCC33277为阳性对照,观察F.nucleatum对KB细胞的黏附和侵入。结果:两种F.nucleatum均能黏附和侵入KB细胞。与P.gingivalisATCC33277相比较,F.nucleatumATCC10953的黏附和侵入能力稍弱,而F.nucleatumWCD05-1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更强。结论:F.nucleatum能黏附和侵入上皮细胞,至少在短时间内能保持一定的黏附和侵入量,在细胞内保持一定的活力。F.nucleatum的不同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能力存在差异,临床株的毒力明显强于标准株。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5种口腔细菌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形成过程及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ISM)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特征。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5种口腔细菌,分别接种在含牛心脑浸液培养基(BHI)、人工唾液(BM5)以及人唾液培养基的标准96孔板中,在培养6h、8h、12h、24h、36h、48h和60h后取出相应的微孔板,11%Crystal Violet染色生物膜,95%乙醇复吸Crystal Violet,HTS7000PLUS多孔板高效分析仪测定各时段细菌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CLSM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结构变化。结果:在BHI及BM5中5种口腔细菌均能形成生物膜,在人唾液中没有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形成表现为缓慢的非线性生长,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生长停滞期,这个时期出现在36~48h之间,不同细菌略有差别。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asM)观察发现在培养6h后仅有少量细菌粘附形成散在微菌落,24h后出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48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论:研究发现在体外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与培养基条件密切相关,细菌生物膜形成缓慢,其间有一个相对生长停滞期。细菌定植,粘附,共集聚是生物膜形成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6.
49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正常口腔菌群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7.
龈下细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龈下菌丛与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明,龈下菌斑是所有类型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有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的潜在致病力。对健康和患病牙周龈下菌丛的研究,有助于牙周病细菌病因学的探讨,进而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龈下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一、标本的采集和转送龈下标本以厌氧菌为优势菌,不同的标本采集方法将直接影响分离结果。目前国内外都未建立标准化的采集方法,因为龈下标本的采集尚需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即使是目前比较推崇的几种方法,也各有利弊。现据目前资料,  相似文献   
78.
牙周炎治疗前后的细菌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研究表明,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细菌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因此对牙周病治疗后细菌动态的观察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牙周细菌的种类、分布、致病性以及牙周菌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口腔厌氧菌感染率很高,牙周脓肿厌氧感染率高达80~100%。但由于对厌氧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作者从两例齿源感染并发热的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现报告如下。例1 男,48岁。因拔牙后畏寒、发热、全身不适7天入院。有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史。体检:体温38.7℃,脉搏104次/分,呼吸30次/分,神差,(?)拔牙  相似文献   
80.
高龋者口腔中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基因组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高龋者口腔中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基因型分布。方法:从20例高龋者口腔中分离出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采用chelex法提取细菌染色体DNA,通过AP—PCR进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指纹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了87株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不同个体所携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不同,同一个体可携带不同基因型的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26.7%的高龋者携带1种基因型,60.0%携带2种基因型,13.3%携带3种基因型。结论:大多数高龋者口腔中定植有2种或2种以上基因型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