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3~4岁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检出及其与母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 3~ 4岁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定植情况及其和母亲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0名 3~ 4岁儿童和他们的母亲 ,依据儿童口腔龋齿情况分成三组。分离牙菌斑和唾液样本中的变链菌 ,计算检出率。同时以AP- PCR检测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  5 0名儿童有 37人 (74 % )检出变链菌 ,其中 2 4名无龋儿童中 11名 (4 5 .8% )检出变链菌 ,2 6名有龋儿童中 ,全部检出变链菌 ,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母亲唾液和菌斑变链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32 %和 5 6 % ,差别显著 (P<0 .0 1)。 AP- PCR指纹显示 4 3.2 %的儿童变链菌基因型和其母亲一致。结论 儿童龋齿与变链菌的早期获得密切相关。母亲依然是 3~ 4岁儿童口腔中变链菌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2.
拔牙创干槽症是一种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缓慢并伴有剧烈疼痛,给病员造成痛苦。其病因尚未确切肯定。不少学者认为干槽症与感染有关。但迄今尚未弄清致病菌及其作用机制。因此有必要对干槽拔牙创微生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对49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6~25岁)正常口腔菌群分布进行研究,测定其中优势的可培养细菌的检出率和检出比例。从195个唾液、沟裂菌斑、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标本中,共分离出28个菌属(包括72个菌种)。结果表明:口腔链球菌群、奈瑟氏菌属、放线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类杆菌属和梭杆菌属是正常口腔的优势菌群。在不同标本其优势细菌的种类存在差异,例如梭杆菌和类杆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比例较沟裂菌斑高。  相似文献   
54.
变异链球菌F-ATPase亚基β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燃,简称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B结构基因uncD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探讨其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实验株包括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链菌临床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D,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测序比较;应用半定量RT-PCR两步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对20株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耐酸力变链菌uncD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AluI—RFLP产生A、B基因型,测序证实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不在uncD的功能区和催化结构域;这两种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高耐酸性菌株中A型基因uncD的检出高于低耐酸力菌株。不同耐酸力菌株uncD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P〈0.05),但A、B两基因型菌株uncD的mRNA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TPase的β亚基基因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基因型和mRNA表达水平的多态性与菌株的耐酸力有一定的关系,虽然β亚基基因功能区高度保守,但在酸耐受适应中,仍表现为F—ATPase较活跃上调的亚基基因。  相似文献   
55.
报告替硝唑注射液对16株厌氧菌参考株及186株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甲硝唑注射液比较。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所有厌氧菌实验株均有抗菌活性,对125株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其MIC90为0.2~0.8mg/L;对31株厌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MIC90为0.8mg/L;对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其它实验细菌稍差,其MIC90为12.5~25mg/L。与甲硝唑比较,替硝唑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略优。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基托戴入前后承托区腭粘膜微生物的变化及不同材料基托引起上述变化的差异。方法:检测备牙前、戴牙1月和3月时金属基托和塑料基托对应承托区腭粘膜面可培养菌总量及检出微生物组成比的变化。结果:戴牙1月和3月时,塑料基托对应腭粘膜可培养菌总量及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相比均明显增加 (P<0105)。戴牙1月时,金属基托对应腭粘膜可培养菌总量及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无明显变化。戴牙3月时,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相比显著增加(P<0105)。两种材料制作的基托对应腭粘膜面可培养菌总量变化值无显著差异,但塑料基托所致白色念珠菌组成比的增加明显高于金属基托(P<01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戴用在基托与承托区腭粘膜间形成新的滞留区,有利于乳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繁殖。与金属基托相比,塑料基托更易促进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42例口腔鳞癌患者口腔粘膜和唾液菌群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42例口腔鳞癌患者常规联合根治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奈替米星抗感染2周,分别检测其手术前后唾液、病变区粘膜或术区粘膜、正常粘膜可培养细菌的数量、构成比和检出率。结果:术前唾液细菌量(x=8110@108CFU/ml,lgx=819084)明显高于术后,术前病变区粘膜细菌量(x=5121@ 105CFU/cm2,lgx=517169)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优势菌群发生改变,病变区粘膜有外籍菌定植(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术后切口区粘膜细菌量(x=4134@105CFU/cm2,lgx=516372)仍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x=7124@104CFU/ cm2,lgx=418599),链球菌属所占比例成倍增加。结论:口腔鳞癌可导致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及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2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方法实验组用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菌毛组),W83(Ⅳ型菌毛组),47A-1(Ⅳ型菌毛组)分别与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对照组为未受P.gingivalis刺激的KB细胞。分别在1h、3h、6h和24h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膜上ICAM-1的动态表达。结果P.gingivalis刺激细胞后3h、6h和24h,实验组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种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调节KB细胞表达ICAM-1的方式相似,Ⅳ型菌毛组的调节作用强于Ⅰ型菌毛组。结论P.gingivalis上调口腔上皮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59.
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群中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状况,分析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212例健康老年人分为4组:A1组(男性,有义齿),B1组(男性,无义齿),A2组(女性,有义齿)和B2组(女性,无义齿)。标准含潄法取样,样本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念珠菌,CHROMagar CandidaTM鉴定培养基鉴定白色念珠菌,碳水化合物同化反应鉴定体系鉴定念珠菌菌种。培养基中念珠菌菌落计数为每个样本的念珠菌检出强度。比较4组健康老年人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212例老年人中116例检出念珠菌,检出率为54.72%。检出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10个菌种。A1、B1、A2和B2组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6.67%,36.07%,64.15%和56.0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56.25%,21.31%,56.60%和38.00%。A1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B1组(P<0.05)。高念珠菌强度者在A1、A2组所占比例分别较B1、
B2组高(P<0.05)。结论 健康老年人口腔总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增高与义齿修复相关。老年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60.
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类基因的表达与生物膜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工口腔恒化器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收集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的生物膜态菌细胞,半定量RT- PCR技术分析菌细胞mRNA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96孔板XTT减低法获得生物膜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不断增强;与早期生物膜相比,成熟生物膜菌株的药物流出泵基因CDR1表达上调,而MD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膜的整个成熟过程中基本维持不变。结论生物膜成熟程度与耐药性增强有明显正相关性;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上调与生物膜耐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但改变不一致;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CDR1表达水平改变活跃,而MDR1基因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