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调查外科手术前、后口腔鳞癌病变区菌群分布,探讨外科手术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病检确诊需行常规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鳞癌患者42名,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14天检测病变区的细菌总量、各菌种的检出率及构成比。结果 术前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69.15%,奈瑟菌属为6.70%;G^ 厌氧杆菌为4.68%,G^-厌氧杆菌为4.17%,其余各菌种均少于4.07%,术后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76.99%,普氏菌属为10.93%,G^ 厌氧杆菌为6.30%,其余各菌种均少于3.17%。结论 手术对口腔鳞癌病变区各菌种的构成比无影响。鳞癌病变区细菌手术前、后均以链球菌属为主,同时可查到口腔组织的其它菌种。  相似文献   
42.
短链脂肪酸的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乳酸的分离条件,为检测细菌终末代谢酸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时分离7种短链脂肪酸所需的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梯度洗脱程序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流速1.0-2.0ml/min,检测波长217nm,流动相为60% 0.2nmol/L磷酸盐甲醇溶液pH2.8的条件下,采用线性梯度洗脱,能同时分离甲酸、乳酸、乙酸、琥珀酸、丙酸、丁酸、戊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3.54、4.31、4.61、5.82、6.50、14.72、24.75min。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差(RSD)为1.8%,平均回收率为92%,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4%。结论: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测定同一标本中的乳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7种短链脂肪酸,这一结果为测定细菌终末代谢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3.
436例临床感染的厌氧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厌氧菌与临床感染的关系,了解临床厌氧菌感染率,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及优势厌氧感染菌,采用需氧和厌氧培养方法,对436例临床感染患者标本进行了厌氧细菌学分析:结果436临床感染患者的厌氧菌感染率为88.3%。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乳酸的分离条件,为检测细菌终末代谢酸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时分离7种短链脂肪酸所需的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梯度洗脱程序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流速110~210 mlPmin,检测波长217 nm,流动相为60% 012 molPL磷酸盐甲醇溶液pH218的条件下,采用线性梯度洗脱,能同时分离甲酸、乳酸、乙酸、琥珀酸、丙酸、丁酸、戊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3154、4131、4161、5182、6150、14172、24175 min。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差(RSD)为118%,平均回收率为92%,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4%。结论: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测定同一标本中的乳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7种短链脂肪酸,这一结果为测定细菌终末代谢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5.
运用已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对血链菌S34产生的PABA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血链菌S34确能产生PABA,其平均量为1.236μg/ml;②PABA的平均回收率为80%左右,线性相关性好。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链菌产生PABA的影响因素以及PABA在牙菌斑微生态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告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厌氧手套箱系统,研究与国内青少年牙周炎(JP)病人有关的革兰氏阴性茵群。对照组5个健康青年人龈下菌斑的培养结果显示:龈下茵斑内细菌量少,细菌种类也较少。10个JP病人14个疾病部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疾病区细菌量多,种类复杂。优势菌群主要为口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和核粒梭杆菌。检出率和比例均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细菌。本研究无一例检出放线共生嗜血杆菌,提示该菌不是国内JP病人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7.
变异链球菌F-ATPase亚基β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燃,简称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B结构基因uncD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探讨其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实验株包括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链菌临床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D,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测序比较;应用半定量RT-PCR两步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对20株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耐酸力变链菌uncD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AluI—RFLP产生A、B基因型,测序证实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不在uncD的功能区和催化结构域;这两种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高耐酸性菌株中A型基因uncD的检出高于低耐酸力菌株。不同耐酸力菌株uncD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P〈0.05),但A、B两基因型菌株uncD的mRNA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TPase的β亚基基因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基因型和mRNA表达水平的多态性与菌株的耐酸力有一定的关系,虽然β亚基基因功能区高度保守,但在酸耐受适应中,仍表现为F—ATPase较活跃上调的亚基基因。  相似文献   
48.
49.
拔牙创干槽症是一种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缓慢并伴有剧烈疼痛,给病员造成痛苦。其病因尚未确切肯定。不少学者认为干槽症与感染有关。但迄今尚未弄清致病菌及其作用机制。因此有必要对干槽拔牙创微生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对49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6~25岁)正常口腔菌群分布进行研究,测定其中优势的可培养细菌的检出率和检出比例。从195个唾液、沟裂菌斑、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标本中,共分离出28个菌属(包括72个菌种)。结果表明:口腔链球菌群、奈瑟氏菌属、放线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类杆菌属和梭杆菌属是正常口腔的优势菌群。在不同标本其优势细菌的种类存在差异,例如梭杆菌和类杆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比例较沟裂菌斑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