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唾液SIgA、IGg及溶菌酶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牙周粘膜等组织经常与多种细菌接触,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对于感染的防御反应能力,除口腔组织本身具备外,唾液也是重要的防御环节,不仅因为唾液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白细胞,更由于唾液内还含有免疫球蛋白及溶菌酶等,在局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局部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全身或口腔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牙周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大量的资料表明牙周炎症是由菌斑所引起的。国外不少学者对龈下菌斑和细菌的种类、分布以及致病性都进行了研究,发现口腔厌氧菌感染率高,患牙周脓肿者牙周袋厌氧菌感染率可高达80%~100%。由于对厌氧菌的标本采集、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的条件要求高,目前尚有困难,所以我们选择了  相似文献   
103.
以伴放线放线杆菌(Aa)作为实验菌株,在国内口腔微生物学领域首次进行了细菌 DNA 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G+C mol%)的测定和 DNA-DNA 分子杂交的研究。用 Marmur 的方法提取 DNA,以热变性(Tm 法)测定 DNAG+C mol%;DNA-DNA 分子杂交采用 DeLey 的光学方法.结果表明:Aa 的 DNAG+Cmol%不同于嗜沫嗜血杆菌,两者间的 DNA 同源性也较低(33.9%)。为了正确鉴定牙周袋内的微生物,必须积极进行细菌的核酸分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4.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对基牙牙面致龋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卡环戴入前后基牙牙面微生态平衡的变化 ,并探讨不同卡环引起上述变化的差异。方法 检测备牙前、戴牙一个月及三个月时铸造卡环和锻丝卡环所在基牙牙面的可培养菌总量以及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组成比的变化。结果 与备牙前相比 ,戴牙一个月及三个月时 ,两种卡环所对应的基牙牙面的检出菌总量以及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的组成比均明显增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且锻丝卡环所对应的牙面比铸造卡环所对应的牙面的变形链球菌组成比增高更明显 (P<0 .0 5 )。结论 卡环的戴入在牙面形成新的滞留区 ,促进细菌沉积及致龋菌繁殖。与铸造卡环相比 ,锻丝卡环引起的上述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考察部分上颌骨缺损病员中空式托牙修复前后口腔唾液菌群与创面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 每位病员分别于备牙前,戴牙后一周,一月,三月取唾液和创面两份样本,常规细菌学检查,双变量相关分析不同时间段唾液和创面细菌菌量,组成比和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四个时间段,唾液和创面中的葡萄球菌,小韦荣菌,CO2噬纤维菌,G^p厌氧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检出率变化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球菌和厌氧杆菌的均量变化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唾液和创面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区,有其各自的菌群组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慢性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7.
对氨基苯甲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PAB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研究血链球菌在龈下菌斑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AB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行常规厌氧培养,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吸光度(A)值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菌细胞形态。结果 PABA能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和胰酶样蛋白酶的活性,当PABA浓度为1mg/L时,其促进作用最强,随着PAB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降低,当PABA浓度为100mg/L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PABA还能对菌细胞的形态和粘附产生影响。结论 PABA能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代谢,提示血链球菌可能对龈下菌班的微生态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形态影响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芩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基础理论。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扫描电镜观察低于MIC的3个浓度的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MIC值为1mg/mL;黄芩改变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体的正常形态。结论: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形态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我国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P.gingivalis 16S rRNA和5种五mA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PCR法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的分布;记录取样牙六个位点(近颊、颊正中、远颊、近舌、舌正中、远舌)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结果16S rRNAPCR,P.gingivalis检出率为88.1%。大多数受检牙龈下菌斑只检测出一种fimA基因型(65.1%),ⅡfimA的总检出率最高为43.8%,其次为Ⅳ fimA,检出率为40.4%;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在轻中度和重度牙周组的检出率均最高。结论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是我国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优势菌株,表明Ⅱfima型和ⅣfimA型P.gingivalis与我国人群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微生物学角度寻找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结合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和VrrEKl2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可疑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从面包样品中直接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且面包检出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面包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头孢他定、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认这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面包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