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7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905篇
内科学   379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科学   241篇
综合类   1641篇
预防医学   783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736篇
  8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17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对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离体膈肌肌条张力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膈肌制成实验用膈肌肌条,连接并固定于高精度张力换能器,通过桥式放大器由8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膈肌给予生理盐水、不同浓度(1、3、10μmol/ L)新斯的明,在不同时间段(5、10、15、30、60 min)张力大小。结果:10 min 后,1和3μmol/ L 浓度新斯的明组较对照组的肌力均有所恢复,但仅10μmol/ L 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 min 时,3μmol/ L 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 L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新斯的明浓度增加,肌力恢复程度增加,且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增加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大鼠膈肌肌条的张力,且疗效与剂量有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2013年银川市健康人群8种疫苗相关疾病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银川市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对银川市600名健康人群采微量静脉血,分别用酶标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等7种疾病的Ig G抗体,金标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果监测600名健康人群中,HBs Ag和HBs Ab阳性率分别为2.33%和80.33%,8种疫苗针对疾病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麻疹,为99.5%,最低的是百日咳,为35.5%;不同年龄组间HBs Ab、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风疹、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性别间,HBs Ab、脊灰、百日咳和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区和乡镇健康人群中HBs Ab、白喉Ig G抗体阳性率,两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HBs Ab、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80%),但部分种类疫苗抗体水平较低(百日咳Ig G抗体阳性率小于60%),存在薄弱地区与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疫苗种类及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技术规范化管理,并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综合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及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对2012年1-12月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3种导管相关感染及常见病原菌特点进行监测,采用MINKE医院感染管理软件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814例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09%,例次千日感染率为11.50‰,调整后日例次感染率为3.87‰;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感染居首位,千日感染率为22.72‰,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次之,分别为1.94‰和1.47‰;共分离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9株占76.70%,革兰阳性菌11株占10.68%,真菌13株占12.62%;ICU医院感染检出的主要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全敏感,真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3种导管的使用率和感染率与国内统计数据相仿,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远高于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络(NHSN)统计数据,需重点加强预防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21例败血症确诊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并根据发生感染的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及医院感染。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3株占60.33%,革兰阳性菌44株占36.36%,真菌4株占3.31%,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链球菌属与败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与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5.79%、16.6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耐药。结论早发型及晚发性败血症、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谱不同,均有多药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相关性,探讨Hcy、hs-CRP和D-二聚体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每份样本中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提示,HsCRP、Hcy与MMSE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参与了VaD的发病机制。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与Hcy和Hs-CRP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5—2014-04收治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2型糖尿病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m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mL+前列地尔注射液0.2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塞通0.5g静滴,1次/d,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加强脑细胞活化、改善脑供血不足、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稳定血糖的功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χ~2=5.385,P=0.02)、高尿酸(χ~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及晚发型败血症,并根据发生感染的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及医院感染.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121例.早发型败血症50例(41.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40例(80%),其中含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5例(10%),革兰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例(20%).晚发型败血症71例(58.6%),其中社区感染56例(78.9%),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30例(42.2%),革兰阴性杆菌26例(36.6%);医院感染15例(21.1%),革兰阴性杆菌7例(9.9%),其中产ESBLs株4例(5.6%),革兰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5.6%),真菌4例(5.6%),均为白色念珠菌.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及晚发型败血症、社区获得性败血症及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谱不同,均有多重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79.
随着全球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草药及天然药物的研发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化学合成药研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周期延长、成功率大幅下降,利用天然产物研发新药又重新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中草药及其复方成分多,机理极其复杂并且药理作用也多样化,开发一种新药的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中药系统药理学方法应运而生。文章详细介绍了中药系统药理学用于药物开发及复方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并且汇总了其在以上领域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强调中药系统药理学在药物发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寄希望于从中草药中为不同疾病探索有效的药物分子及新复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主客观评价结合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筛选美洲大蠊去腥矫臭的炮制方法,研究去腥矫臭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美洲大蠊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系统评价美洲大蠊生品与炮制品的腥臭气味差异,筛选较优炮制品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探究炮制去腥矫臭的作用机制。结果志愿者评分结果显示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38、1.25、2.88与3.04。电子鼻结果显示,醋炙品、酒炙品、麸炒品与生品间的欧式距离分别为7.34、3.77、1.60,但醋炙品的散点分布方向与酒炙品、麸炒品方向相反,提示可能作用机制有异。整合分析主客观评价数据,确定醋炙为最优去腥矫臭炮制方法。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为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癸醛、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2-戊基呋喃、(+)-柠檬烯、肉豆蔻醛。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显示,4种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开,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生品与醋炙品中存在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己醛、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醋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醋炙品含量较生品均有减少,其中关键性腥臭味成分己醛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醋炙为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的较优方法,其炮制机制是通过降低己醛等挥发性腥臭气味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