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分类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是指医生以手为主,按照特定的动作技巧,在患者体表进行各种专门操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技术或疗法。因主要是以手进行操作,故简称为手法,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62.
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影响的在体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因素对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在体实时测量朱立国主任医师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旋提手法过程中的力学参数(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分析患者个体因素(颈围、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各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与操作者的预加载力、最大作用力、扳动力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体重指数是颈椎旋提手法操作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
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行建立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方法:采用联网数据库检索及人工对教材、专著检索、问卷调查、临床测评和专家论证等综合分析、评价方法。结果:从CNKI、万方和中医药数据库中检出手法频次分别为3326、12864和8131,从81本骨伤推拿教材、专著中检出手法196种。回收有效问卷276份(92%),88·0%的人支持建立此规范(标准)。在确定骨伤推拿基本手法范围、条目和框架基础上,编制了首部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经16个省市23家医院151名骨伤推拿专家的综合测评,认为技术指标适当的频次达80532/84554(95·3%)。结论:研究、编制首部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对于骨伤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特征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 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剔除3例),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记录压痛点.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发病的神经根为C6(53.04%)、C5...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产后腰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10 d、20 d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10 d、20 d后,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 05); 2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00%,而实验组为94.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4. 00%,对照组为26. 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刀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腰痛疗效优于单纯红外线照射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持续压力对椎体终板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椎体终板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6只新西兰白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脊柱运动节段,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压力组,均放入离体加载和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压力组予持续29.4N压力,对照组不予压力,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及14天,两组各取8个标本,对其椎体终板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ELISA与实时PCR检测VEGF及VEGFR的表达。结果:椎体终板形态完整性在持续压力条件下逐渐被破坏;VEGF蛋白浓度在新鲜标本终板中为(450.74±9.74)ng/L,持续压力导致VEGF蛋白浓度降低为(327.57±6.00)ng/L,与对照组(392.88±2.13)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蛋白浓度在新鲜标本终板中为(11.02±2.31)ng/L,持续压力导致VEGF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为(8.11±2.17)ng/L,与对照组(10.02±1.53)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测显示持续压力导致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0.842±0.002),与对照组(0.965±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压力导致离体培养兔脊柱运动节段内椎体终板VEGF的表达减少,提示VEGF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观察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与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功能受限改善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1例,男22例,女49例;年龄45~65岁,平均52.27岁;病程3d~5年。其中36例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治疗(A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治疗(B组),均持续治疗2周,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A、B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B组前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13天(P0.05)出现,而治疗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数值相比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活动度在治疗后第7天(P0.05)开始出现;颈椎左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治疗后第1天(P0.05)开始出现,B组则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颈椎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在治疗后第3天(P0.05)或第5天(P0.05)开始出现;组间比较两组1个月随访时在颈椎前屈、左屈、右屈、左旋、右旋5个方向的活动度变化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在改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活动受限情况起效较快;在改善颈椎各个方向活动受限疗效较为持久,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