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4篇
外科学   550篇
综合类   997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07篇
  3篇
中国医学   264篇
肿瘤学   1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海绵窦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53例海绵窦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侵袭性垂体瘤15例,鼻咽癌14例,脊索瘤4例,颅咽管瘤4例,脑膜瘤3例,三叉神经瘤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颈内动脉瘤3例。结果:(1)43例肿瘤性病变表现为海绵窦区异常密度及异常信号肿块影,海绵窦变形、不对称。双侧海绵窦受累11例,一侧海绵窦受累32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5例,单侧颈内动脉被包绕14例。(2)10例海绵窦血管性病变中,均出现异常血管流空,3例动脉瘤表现为类圆形稍高密度影,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同侧眼上静脉扩张扭曲(≥3mm),DSA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显影时同侧海绵窦显影。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否被包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服用竹荪托盖液后的外周血象,研究该药物作为免疫增强剂对小鼠血液细胞的影响。方法2002-09/11对80只小鼠(大、中、小3个不同剂量组)用药前后及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测,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比较,停药前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竹荪托盖液对小鼠外周血液细胞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图像.结果 14例中,11例附件区可见囊状混杂密度团块,囊肿壁呈环状,厚薄较均匀,囊内呈水样密度,其中7例位于右侧,4例位于左侧.14例均可见囊周及盆腔不均匀密度积血,10例伴有中上腹腔积液.12例经手术证实,2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前CT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9例,5例未能做出明确定性诊断.结论 盆腔混杂密度出血中的"环征"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该征象的显示率较高,结合临床,该病大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6.
密闭式粪便标本收集管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计与制作了一种集采样、运输、检验和保存于一体的粪便标本收集管 ,经过 2 0多个医院应用 ,得到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充分肯定。1 设计与制作 用食品级聚乙烯为原料 ,制作形状如图 1所示。尖底管状结构 ,分为三个部件 :尖底离心管、管盖和椎状小勺。小勺固定在  相似文献   
67.
<正> 早在1975年,即有人提出,病理运动学是物理治疗的基础学科。为了对这门学科进行探讨,Hislop 叙述了物理治疗的三种主要目的:1,恢复人体内或人的各系统内运动内环境的稳定;2,增强人体对损害的适应能力;3,防止运动内环境的紊乱。她认为:物理治疗应努力消除外力的破坏作用或所出现的运动疾病的潜在失调。运动或体内氧运输全依赖于肺和心血管的最佳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肺泡的换气、气体跨膜弥散、血液向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Konno-Rastan手术治疗复杂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疗效、并发症和常见失误及预防.方法 1996年1月至2012年8月,13例患儿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流出道扩大、人工机械瓣膜主动瓣置换(Konno-Rastan术).男8例,女5例;年龄5~13岁;体质量12~51 kg,中位值21 kg.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1例.患儿均合并继发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环直径12.0 ~ 16.4 mm,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90~ 151 mm Hg(1 mm Hg =0.133 kPa).置入St.Jude AG19号机械瓣膜8例,AG17号5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呼吸机辅助4~74 h,中位时间6h;ICU停留1~6天.1例术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晕厥,确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心外膜起搏器,术后7天恢复窦性心律,传导功能正常,将起搏器设定为60次/min,VVI模式备用.2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新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反复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修补残余分流,术后心功能状态良好,无残余心内畸形;1例因无明显症状,门诊随访,术后3年患类风湿,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肾病综合征,拟择期行残余分流修补术.其余患儿无不适症状.全部患儿随访1 ~78个月,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控制国际标准比值(INR) 1.8 ~2.5.随访期内无死亡,未发现人工瓣膜相关性并发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7%;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4%;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远期发生率为7.7%.结论 Konno-Rastan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患儿复杂的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可导致较高比例的手术并发症;完善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乳腺癌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方法 对53例乳腺癌患者580枚腋窝淋巴结中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共477枚进行重新切片,以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有无微转移病灶,根据检测结果将淋巴结标本分为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3组.分别以S-100、CDla和CD83单克降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中DC的数量.结果 477枚常规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3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S-100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无转移组大于微转移组和宏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a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3阳性DC的数量在无转移、微转移和宏转移淋巴结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微转移组大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后,淋巴结内DC的总体数量减少,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但在淋巴结微转移阶段,成熟DC的数量相对增多,可能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后路采用AF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8例,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40例,后路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钛网植骨27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术中失血量750~2 100 ml。术中无大血管、硬脊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前路切口感染1例,脊神经根激惹1例,交感神经激惹1例,均在3个月内恢复。75例均获随访,时间20~60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为91.5%,术后1年为10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6例均恢复至D级,C、D级37例均恢复至E级。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术前经过充分准备,以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化疗)为基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