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甲醛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可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又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复方合剂对甲醛熏染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甲醛组和三七治疗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甲醛组每天置于静态熏染箱内行甲醛熏染,连续8周;三七治疗组处理同甲醛组,但自第5周起,每日给予三七复方合剂灌胃1次。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甲醛熏染8周甲醛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形态结构紊乱、肝细胞呈现明显的增殖现象,窦间隙缩窄,而三七治疗组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明显恢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甲醛组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三七治疗组与甲醛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 < 0.01)。结果证实,三七复方合剂能够降低由甲醛诱发的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可有效减缓由甲醛诱发的大鼠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冠心病发病及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5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及不稳定心绞痛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23例(稳定心绞痛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排除冠心病的30.例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HCMV-IgG、HCMV-IgM、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HCMV-IgG、HCMV-IgM阳性率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91.43%、37.84%,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82.61%、21.74%,对照组分别为60.00%、10.0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13.62±3.45) mg/L、(2.81±0.32)μmol/L、(10.31±1.95)×109/L,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6.87±3.05) mg/L、(2.49±0.30)μmol/L、(7.92±2.63)×109/L,对照组分别为(3.42±1.07) mg/L、(2.21±0.14)μmol/L、(7.02±2.16)×109/L,hsCRP、LPA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CMV-IgM抗体与hs-CRP、LP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72,r=0.58,P<0.05).结论 HCMV感染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是激发与加重冠心病炎症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带翼可调节椎体置换器(ADD-PLUS)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38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ADD-PLUS治疗,B组患者给予钛网+钢板治疗,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疼痛评分及脊髓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A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ADD-PLUS用于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ACS患者68例(A1组,38例,合并糖尿病;A2组,30例,无糖尿病)和健康体检者20名(B组)血清HbA1c和NT-proBNP水平.结果 A1组血清HbA1c水平明显高于A2组和B组[(9.47±1.62)% vs.(5.86±0.31)%和(5.64±0.22)%](P<0.01),但A2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1、A2组血清NT-proBNP均明显高于B组[(441.84±78.63) μg/ml、(217.31±34.52) μg/ml vs.(86.33±15.26) μg/ml] (P<0.01),且A1组NT-proBNP高于A2组(P<0.01).在ACS患者,血清HbA1c和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病情加重而明显增加(P<0.05或P<0.01).ACS患者血清HbA1c和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4,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bA1c和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血清HbA1c和NT-proBNP可以用于ACS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冠心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中青年女性、男性分别71例、92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1例98处病变,对照组92例121处病变,观察组介入成功率为97.18%、对照组为98.35%(P0.05)。观察组合并高血脂、有吸烟史、陈旧性心肌梗塞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变分布在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女性与男性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危险因素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21.75%;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分别占55.56%、16.67%、13.89%、6.94%及6.94%;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意识障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留置导尿、鼻饲、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H2阻滞剂及住院时间≥20 d等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留置导尿、预防用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长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例,陈旧性创伤伴畸形疼痛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对患者的腰痛、Oswestry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3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5min,平均出血量为1900ml。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得融合。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4,2.5±1.0,1.8±0.5;ODI指数分别为(72.50±10.80)%,(42.50±11.10)%,(22.50±7.90)%;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分别为(76.31±2.52)°,(23.66±1.16)°,(23.67±1.16)°;侧凸Cobb角分别为(71.86±4.02)°,(30.81±2.33)°,(30.82±2.32)°。术后1周、术后1年后凸及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小,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可取得理想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目前广泛应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转移性肿瘤椎体破坏的椎体强化治疗.最早由Galibert等[1]于1987年将其应用于枢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颈椎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相对较多,且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少见,因此关于PVP应用于颈椎的文献报道远少于胸腰椎[2-3].寰枢椎位置较高,前方为下颌骨,两侧为腮腺及颈动脉鞘结构,经皮穿刺难度大,如发生并发症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对1例乳腺癌枢椎椎体转移患者成功实施了PVP手术.  相似文献   
70.
胆总管手术后用T管作胆道引流是常规的方法,但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是临床上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29~75岁,平均55岁。全组术前均确诊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置T管引流。其中使用橡胶管者2例,硅胶管者4例。术后有低蛋白者3例。置管14 d 4例,21 d 2例。每例拔除T管前均闭管观察2 d无不适,并行经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或梗阻。其中拔管后即刻出现症状者5例,2 h后出现症状者1例。②临床表现:病人均表现为较剧烈的腹痛,其中弥漫性腹痛4例,伴腹胀、恶心及体温上升。腹痛局限于脐周偏右者2例。查体均有腹胀、腹部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右中下腹为重。肠鸣音减弱。血常规化验1WBC(12~20)×109/L。③治疗及结果:6例均在原T管口插入导尿管引流,其中2例插管成功并引出较多胆汁(300~600ml/d),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4例插管无效而改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T管窦道与腹壁交接处胆瘘者2例,从腹壁T管引流口置入有侧孔的导尿管达胆总管内,并修补窦道裂口。2例T管窦道近胆总管处破裂而重新于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术中发现4例窦道均较薄弱,其中3例为前次术中放置了硅胶T管。腹腔内胆汁300~800 ml不等,主要积聚于右下腹。4例均彻底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6例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痊愈出院。 2 讨 论 ①胆瘘的原因:主要与如下几个因素有关,a.年老体弱患者组织再生能力差,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降低,使腹腔纤维蛋白渗出减少,而对T管包围能力不足,窦道形成时间延长。b.胆管内长年结石可致胆道梗阻、肝功能损害,继发腹水、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可影响窦道形成。c.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使免疫能力降低因而抑制炎症反应,造成窦道形成困难或不全.d.使用硅胶制成的T管,由于硅胶管对组织的刺激较小,因而有抗腹膜粘连作用,使窦道不易形成,e.术中使用T管直径与胆总管直径不相符,而致胆总管缝合张力较大,或T管修剪不当,T管横臂与直臂交接处未作"V"字形修剪,均可造成拔管困难,而损伤胆管或窦道。②诊断和治疗:如拔管后患者出现腹痛,首先应想到有胆瘘的可能。可在密切观察的前提下,注射阿托品了解腹痛的性质,如腹痛缓解,可视为拔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患者腹痛持续加剧、范围扩大,并有腹胀、恶心、体温升高及腹膜炎体征出现,则须立即行B超、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也可行腹腔穿刺,一旦穿出胆汁性渗液,诊断即可确定。诊断明确后,应立即给予相应的保守或手术治疗。③预防: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如需二次手术对病人影响很大。为防止其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a.对高龄(>60岁)、体弱及肝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尤其是并发腹水的病人,术后要充分进行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并延长拔管时间至21~30 d。b.正确使用T管,包括选择与胆总管直径相当的T管;缝合胆总管张力适中,防止T管被扎过紧;合理修剪T管;废弃使用硅胶制成的T管。c.注意拔管方法,不要用力过猛。如拔管时出现滞管现象,则须留管超过21 d,或采取持续牵引的办法,使T管缓缓脱出。d.术后原则上不使用糖皮质激素,若必须使用,则一定要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