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总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及治疗。对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4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40例allo-HSCT中48例患者发生移植后CMV感染,发生率为34.3%,首次检出CMV-DNA阳性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5(33-68)d,CMV定量范围为1.25×103-5.5×106,其中2例为CMV相关性间质性肺炎,5例为CMV相关性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共65例,其中合并CMV感染32例,占49.2%。应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抗CMV治疗45(33-68)d后CMV-DNA转阴,有效率为100%。共有1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allo-HSCT后较易发生CMV感染,发生GVHD的患者CMV感染发生率也较高,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allo-HSCT后CMV感染的治疗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2.
张媛  郭智  何学鹏  刘晓东  刘丹  陈惠仁 《中国医药》2010,5(11):1014-1016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雄激素及造血生长因子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ATG联合环孢素、雄激素及造血生长因子对21例SAA患者进行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 21例SAA患者中,基本治愈3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6.7%. 结论 联合应用ATG、环孢素、雄激素及造血生长因子治疗SA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是SAA长期无病生存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植体系,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目的:探索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模式,解决移植后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问题。 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在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单倍型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单倍型供者采集经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中给予环磷酰胺400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3 d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耐受,剂量为50 mg/kg。 结果与结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7(13-21) 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21(15-31) d。全部患者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慢性广泛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经治疗后控制。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排斥反应,另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其余10例随访期间生存。结果表明诱导免疫耐受新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相关病死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提高以不明原因发热及合并噬血为主要表现的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间变大细胞性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该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最后通过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先后采用CHOP、VDLP方案化疗,病情暂时控制,继续随访治疗中。结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确诊取决于淋巴结、骨髓、脾等组织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大剂量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组)化疗结束后进行大剂量IL-2治疗,对照组为随机挑选的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结束后不进行任何免疫治疗.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为28%,对照组复发率为42%;治疗组中位生存期44(0~80)个月,对照组21(0~80)个月,两组复发率及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结束后大剂量IL-2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化疗后的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9月~2013年1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急诊的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浆TPO与IL-11的检测。分离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然后与两组的血浆进行共孵育培养,进行CD41a+的表达情况、巨核祖细胞计数和巨核细胞DNA倍体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细胞培养10天与15天的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经过巨核系祖细胞集落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FU-M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浆TPO和IL-11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培养第10天与第15天的多倍体细胞(n ≥4)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有巨核细胞扩散性与生成增加,是由于血浆中TPO和IL-11过表达增加而导致巨核细胞成熟形成多倍体,使得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67.
68.
刘丹  郭智  何学鹏  张媛  陈惠仁 《中国医药》2011,6(6):676-676
患者男,65岁,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当地查血常规未显示贫血,入院前1个月头晕加重伴反复发热、咳嗽咯痰,体温最高达39.8℃,全身皮肤结节、斑丘疹,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规明显好转.2010年10月24日于三甲医院就诊,查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比值增高,占24%,红系增生受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69.
在过去的20年中.阿糖胞苷(Arac)联合蒽环类组成的标准方案的应用使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CR达到60%一80%[1].但仍有20%~40%的患者无法得到CR.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10年3月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患者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为提高AILT诊治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AIL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 20例AILT患者中位年龄55.9岁,均有淋巴结肿大,11例有B组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均表达T细胞抗原CD3、CD45RO,治疗均采用以CHOP方案为主的化疗,其他治疗包括DICE、ESHAP、Hyper-CVAD方案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5~69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2个月(5~69个月),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7 %、33 %、11 %,8例处于持续缓解状态,占全组的40 %,分别生存63、47、27、24、24、12、5、1个月。结论 AILT患者年龄偏大,化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虽然早期化疗可使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但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国际预后指数(IPI)对长期生存的影响非常重要,临床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提高AILT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