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41.
抗CD_3抗体(HIT3a)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的表达量 ,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用PCR法致抗CD3 scFv基因突变 ;用DNA限制性酶切指纹图谱以及Westernblot法筛选突变克隆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活性 ;用12 5I标记抗体 ,进行竞争抑制试验 ;采用51Cr释放试验 ,进行抗CD3scFv片段介导的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抗CD3 scFv抗体突变克隆菌株m2为重链第六位氨基酸突变 ,即E(GAG)→Q(CAG)。突变后的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表达量(1μg/ml)比突变前 (0 .0 1μg/ml)高 10 0倍。突变前、后的抗CD3 scFv片段与Jurkat细胞 (CD3 )的结合特异性未改变。m2能竞争性封闭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与CD3 阳性的Jurkat细胞的结合位点。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 ,由m2与IL 2共刺激产生的CD3 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比单用IL 2刺激产生的LAK细胞强。结论 通过对抗CD3 scFv抗体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实现了该抗体片段的高表达 ;m2能与CD3 的Jurkat细胞结合 ;也能激活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产生CD3 AK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减低强度预处理allo-HSCT治疗5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其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28.7岁(20~ 39岁).3例为HLA配型全相合,2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减低强度的氟达拉滨、白消安及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等,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 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8 d及24.5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19.2个月(6~35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其余患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最长无病生存时间达35个月.结论 减低强度预处理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方案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可作为挽救性治疗的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3.
CIK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CIK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对5例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存在化疗耐药、多处结外器官侵犯的患者进行CIK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侵犯部位肿块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影像学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2例多发侵犯性患者治疗前后显示完全消失。结论CIK细胞治疗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为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应用CIK细胞将是难治性或耐药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1个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4.
作者报告了69例复发的低度恶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患者年龄均<65岁,51例在ABMT 时仍为低度恶性NHL(低度组),18例在ABMT 时已从低度恶性转化为中度恶性NHL(转化组)。全部患者均予以化疗,其中1/3同时予以放疗。ABMT 时,低度组21例完全缓解(CR),30例部分缓解(PR);转化组14例  相似文献   
45.
正常造血的调节有赖于造血刺激因子和造血抑制因子的平衡。前者有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lα(IL-1α),IL-3。也-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后者有干扰素,β-转化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MDS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克隆性疾病,目前有关MDS 异常造血和细胞因子的研究甚少,为此,作者检测了75例 MDS 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探讨MDS 的造血调控机制。75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减低强度预处理allo-HSCT治疗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0.3岁,确诊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7例为HLA配型全相合,3例为HLA配型不合,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及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等).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分别19.7d及23.8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20.5个月(8~32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并发症死亡1例,其他患者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达到70%,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2个月.结论 Allo-HSCT是治疗高危MDS的可行方法,疗效好、安全系数大,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5例移植后发生肠道急性GVHD的患者,均为Ⅲ~Ⅳ度肠道GVHD,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8岁,5例为HLA配型全相合,10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肠道GVHD发生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66.7d.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方法为每次5 mg/kg,1次/周,根据肠道GVHD控制情况应用1~4次.观察患者的有效性和输注相关毒副作用.结果 输注英夫利西单抗后患者总体不良反应较轻,7例肠道GVHD得到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6.7%.随访至2015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11.1个月.全部患者中5例死于肠道GVHD,3例患者死于复发,1例死于感染,其他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为40%,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2个月.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移植后肠道急性GVHD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8.
1病历摘要患者,男,39岁,因“血白细胞升高,血尿伴反复腰痛半月”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1.1现病史患者于2006年1月初起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白粘痰等感冒症状自服"感冒药、头孢菌素"治疗无明显好转。3月12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腰疼痛,持续数小时后缓解。15日出现肉眼血尿,当时无尿痛,略感尿频。遂到他院门诊就诊,查尿常规示:LEU( );B超显示双肾多囊肾,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并进一步查肾CT,静脉肾盂造影以明确诊断,患者用药后血尿略有好转,但17日行静脉肾盂造影后,夜间又有腰痛发作,血尿又有加重。同时查血常规:WBC189×109/L,HG…  相似文献   
49.
单用大剂量阿糖胞普(HD-A)对3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在缓解后进行强化治疗,并以同期未用HD-A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照,试图探讨HD-A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中位缓解期为16.0个月,复发率为48.6%对照组的中位缓解期为10.0个月,复发率为75.0%Kaplan-Meier曲线示治疗组的3年和5年预期无病生存分别为50.2%和43.0%对照组分别为31.0%1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HD-A能延长AML患者的无病生存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0.
单用化疗对典型Ph~1(+)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甚差,本文报告采用强烈化疗治疗11例Ph~1(+)ALL患儿的结果。 患者年龄2~17岁,2例有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免疫分型6例为早期前B型,5例为前B型,核型分析均有t(9;22)(q34;q11)。诱导治疗包括强的松、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鬼臼噻吩甙和阿糖胞苷;巩固治疗为大剂量氨甲喋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