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结肿及血像特点与Ly^ AML组无显著差异,用标准诱导化疗仅有1例获长期缓解。结论:Ly^ AML对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选择兼顾ALL ANL的方案可望提高治疗效果:Ly^ 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可能与CD34^ 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Scr)、尿酸(UA)、BMI等代谢指标并探讨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SH、TG、LDL-C、Scr、UA、SBP、DBP 7个指标水平均按照正常、超重与肥胖体型逐级上升(P < 0.05~P < 0.01),HDL-C、FT3、FT43个指标水平则逐级下降(P < 0.05~P < 0.01),HbA1c与TC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BMI、LDL-C、TG、TC、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 0.01),与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P>0.05);FT3与SBP、DBP、Scr、UA、BMI呈正相关(P < 0.01),与LDL-C、HDL-C、TG、TC、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T4与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TC呈负相关(P < 0.01),与BMI、LDL-C、TG、LDL-C、HDL-C、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与TSH水平显著相关(P < 0.01);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密切注意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能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分子的酶家族。其活性能被金属蛋白酶内源组织型抑制剂(TIMPs)所抑制,在组织内的净蛋白溶解活性取决于MMPs/TIMPs的平衡。大量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及动脉瘤形成等病理状态下血管重构过程中均有MMPs及TIMPs的表达。但我们对MMP/TIM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仍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55.
背景:传统的形态学分型法仅能使7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得以准确分型,单纯的FAB分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2型76例,男40例,女36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持续观察,定期检查血象等相关检查,由是否能明确诊断或协助诊断,对复发有无相关检查预测性来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76例患者中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提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Gov)系统多态性,分析HPA基因在柯尔克孜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105例无血缘关系的新疆柯尔克孜族血样进行HPA基因分型.结果 新疆柯尔克孜族HPA-1a、2a、3a、4a、5a、6a、15a基因频率分别是0.900 0、0.923 8、0.576 2、1、0.952 4、1、0.566 7;HPA-1b、2b、3b、4b、5b、6b、15b基因频率分别是0.100 0、0.076 2、0.423 8、0、0.047 6、0、0.433 3,新疆柯尔克孜族HPA基因频率与新疆汉族相比,HPA-1a、1b、2a、2b、15a、1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疆维吾尔族相比,HPA-15a、1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中HPA-1、2、3、5、15系统均具有多态性,其中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这使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57.
李志  胡玉容  郭新红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1153-1156
目的:制备全反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醇质体并对其稳定性及体外经皮渗透等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ATRA醇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同时测定其Zeta电位及粒径;以改进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小鼠经皮渗透实验,测定药物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优选处方组成为20%乙醇(w/w),4%磷脂(w/w),磷脂[DK]∶胆固醇(w/w)2[DK]∶1,磷脂[DK]∶维A酸(w/w)10[DK]∶1,检测平均粒径为237.3nm,Zeta电位为-36.31mV;ATRA醇质体放置1,10,20d后,7h累积透皮量分别为(210.6±1.7),(196.2±3.8)和(181.1±4.2)μg[DK]?cm-2,而水醇混合物累积透皮量仅为(120.4±5.4)μg[DK]?cm-2。结论:ATRA醇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得传递体粒径较小且均匀,室温放置较稳定,透皮效果较好并可以促进维A酸经皮转运。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和IL-6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97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IL-10和IL-6表达情况。结果 IL-10和IL-6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中皆呈阳性表达,且各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χ2=0.542,均P>0.05);IL-10和IL-6分别在肿瘤中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淋巴瘤患者血浆IL-10和IL-6水平[(232.57±191.59)pg/ml、(80.70±89.68)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59.12±68.35)pg/ml、(45.68±33.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8,t=2.896,P<0.05);血浆IL-10和IL-6水平随肿瘤细胞表达强度增强而增强(χ2=0.815,χ2=0.542,P<0.05);IL-10和IL-6在淋巴瘤细胞表达强度两者呈正相关(rs=0.394,P<0.05)。结论 IL-10和IL-6在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和血浆中都有表达,淋巴瘤患者血浆IL-10和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能作为淋巴瘤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9.
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学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间诊断的65例成人IPA患者的资料,并且诊断符合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定义标准.胸部CT特征由两位从事胸部CT的高年资医生采用盲法解读患者的初次胸部CT表现,并对异常影像进行分类.根据IPA诊断后3个月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3)和病死组(n=22).采用成组t检验、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行两组间变量的差异比较,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65例患者中,确诊23例(35%),临床诊断42例(65%).单因素分析发现3个月存活组和病死组之间肺外感染、基础疾病控制差和机械通气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所有CT特征(包括实变/块影、大结节、梗死状结节、晕轮征、磨玻璃征、小结节、中央低密度征、空洞、新月征、小气道表现、支气管扩张/壁增厚、胸腔积液和纵膈病变)以及侵袭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础疾病控制差影响3个月预后(P=0.001,OR=0.024,95% CI:0.003 ~0.223,B=- 3.714,SE=1.129,Wald=10.821).结论 基础疾病控制状况是判断IPA患者3个月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CT特征不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