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0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0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 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维持浓度控制在4.0%以下.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维库溴胺0.1 mg/kg保证肌松.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60~132 s之间;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术中维持浓度为1.0%~4.0%,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减压并椎间融合术(融合组)治疗,26例采用单纯减压术(非融合组)治疗。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等指标,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联合CRP水平(DAS28-CRP)评估RA活动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测量X线片上腰椎邻近节段头端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滑脱程度以评估ASD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继发ASD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2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融合组显著高于非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融合组手术翻修率、影像学ASD及症状性ASD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CRP评分 4.7分、术前血清MMP-3含量升高是术后继发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腰椎减压并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出现ASD和需行翻修手术的风险高于采用单纯减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血清MMP-3含量和DAS28-CRP评分升高可能与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3.
背景:如何用药物去抑制神经修复后瘢痕的生长成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关键。课题组以往研究借鉴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局部释放的纳米微球缓释技术设计了一种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取得了良好的体外药物缓释效果。 目的: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观察该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球膜结合的方法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用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急慢性全身毒性实验对药膜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与结论:培养第7天,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2.6%,证实此膜无细胞毒性;该膜对新鲜的抗凝兔血溶血率为0.59%,无明显的溶血作用;此缓释膜的浸提液腹腔注射小鼠未见明显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常,对大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果证实,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有以下特点:肿块边界清晰,多呈卵圆形,密度较均匀,平扫密度低于竖脊肌,常见小点状钙化,偶有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竖脊肌。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MR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5.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接受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组,C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观察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麻醉效果评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心率较B、C组明显增快(P<0.05);B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血氧饱和度较A、C组明显降低(P<0.05).呼吸频率较A、C组明显变慢;B、C组麻醉效果较A组好,A组患者蹂动情况明显高于B、C组;而B组患者呼吸抑制、憋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嗜乳脂样蛋白2(BTN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分析94例结核病样本(病例组)和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7个BTN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9405098、rs3763317、rs3763313、rs9268494、rs9268492、rs2076523、rs2076530),使用SHEs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用χ2检验计算P值比较2组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以及BTNL2基因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值)和单倍体型频率。结果研究显示:(1)所研究的7个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均无显著关联。(2)BTNL2基因的C-A-T-G-C-G单倍体型和C-G-T-G-C-G单倍体型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7和0.049,其OR值(95%CI)分别为0.39(0.19~0.79)和3.50(0.93~13.18)。 结论(1)BTNL2基因多态性单个位点与中国人群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显著相关。(2) BTNL2基因的单倍体型可能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WWOX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两步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或纤维腺瘤、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中WWOX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正常乳腺组织和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P均0.01)。结论WWOX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在乳腺癌中表达降低或缺失,提示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鼻内镜组,每组8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鼻内镜组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均能平稳恢复。3个月后肿瘤缩小达PR9例,SD7例,无PD者。结论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巨大肝癌不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并使肝癌尽快得到完全栓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麻醉医师们总是对于技术革新充满热情。作为科技和安全技术的前沿,麻醉领域日新月异的变革提高了患者安全性。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CO2监测仪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到最近反映麻醉深度的脑电监测仪,电子和电脑技术的快速革新使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