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19篇
  免费   6291篇
  国内免费   4138篇
耳鼻咽喉   923篇
儿科学   1008篇
妇产科学   716篇
基础医学   5488篇
口腔科学   1594篇
临床医学   17331篇
内科学   10406篇
皮肤病学   1650篇
神经病学   2818篇
特种医学   50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7篇
外科学   8755篇
综合类   36544篇
预防医学   13123篇
眼科学   1298篇
药学   13707篇
  106篇
中国医学   14955篇
肿瘤学   3338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687篇
  2022年   1916篇
  2021年   1783篇
  2020年   2316篇
  2019年   2530篇
  2018年   2598篇
  2017年   1569篇
  2016年   2122篇
  2015年   2223篇
  2014年   6474篇
  2013年   4851篇
  2012年   5489篇
  2011年   6148篇
  2010年   5658篇
  2009年   5755篇
  2008年   5557篇
  2007年   5909篇
  2006年   5959篇
  2005年   6111篇
  2004年   5311篇
  2003年   4901篇
  2002年   4217篇
  2001年   4074篇
  2000年   4458篇
  1999年   4308篇
  1998年   3898篇
  1997年   4021篇
  1996年   4067篇
  1995年   3535篇
  1994年   3184篇
  1993年   2386篇
  1992年   2310篇
  1991年   2002篇
  1990年   1674篇
  1989年   1534篇
  1988年   908篇
  1987年   756篇
  1986年   694篇
  1985年   624篇
  1984年   551篇
  1983年   455篇
  1982年   466篇
  1981年   361篇
  1980年   248篇
  1979年   177篇
  1978年   118篇
  1977年   64篇
  1965年   75篇
  1964年   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52.
王贤慧  刘丹丹 《癌症进展》2021,19(16):1621-1624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转移范围广,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仍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但患者易发生耐药和复发.随着科技进步、分子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SCLC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多种基于SCLC遗传变异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本文总结了SCL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相应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关临床研究,有助于为SCLC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3.
在非高血压性ICH病因中,脑血管结构病变如脑AVMs、海绵状血管瘤、rete MCA等可能通过 病变局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患者ICH风险增加;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 改变患者血液凝结状态导致ICH;目前还发现抗抑郁药物等其他药物也有潜在导致患者ICH发生的风 险,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还发现,一些全身性因素如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甚至儿童时期的生长 暴露也可能影响患者的ICH风险。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LEV)和苯妥英(PHT)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对比LEV和PHT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C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1 434名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LEV组CSE的控制率高于PHT组(RR=1.12,95% CI:1.00~1.24,P=0.05);24 h内癫痫复发率(RR=0.82,95% CI:0.22~3.11,P=0.77)和需要进一步抗癫痫药物治疗率(RR=0.97,95% CI:0.64~1.45,P=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 CI:0.55~1.09,P=0.15)。结论 LEV治疗儿童CSE的有效性优于PHT,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56.
57.
三七为常用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粉作为三七市场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市场逐年增大。现行标准难以评价和控制三七粉“多重功效”的质量特点。本课题组在系统辨识三七粉化学物质组及其传递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体外模型,研究并阐明了三七粉的活血、心肌与血管保护、止血以及消肿定痛的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结合成分的特有性分析,确定了三七粉的质量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质量标志物的三七粉的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为建立三七粉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与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实施床旁手术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军队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9月—2020年10月NICU住院并进行床旁动脉导管扎闭术(PDA)及腹部探查术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NICU行床旁手术者列为NICU组,转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者列为手术室(OR)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共计纳入258例新生儿,其中NICU组166例,OR组92例。NICU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时体质量、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均低于OR组;NICU组新生儿术前应用呼吸机通气比例高于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U组与OR组新生儿术中抽检空气培养微生物菌落数、术前体温、PDA与剖腹探查术的构成比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后OR组新生儿平均体温低于NI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流洁净NICU早产儿行床旁PDA和腹部手术临床可行,且床旁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对层流洁净病房进行日常规范化维护,可以有效保障危重早产儿床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衰减伪影对冠心病患者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图像质量及灌注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且于造影前后1周行GMPI的99例冠心病患者的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衰减校正前后GMPI图像结果,比较衰减校正前后左心室各壁段平均放射性计数及灌注结果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衰减校正前后灌注结果不一致部分的受检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及增厚情况。结果与衰减校正前比较,衰减校正后左心室间隔、下后壁及侧壁的平均放射性计数较高(Z=-7.302、-8.014、-3.991,P均<0.001),心尖部较低(Z=-8.021,P<0.001)。其中女性衰减校正后前壁平均放射性计数减低(Z=-2.314,P=0.021)。男性衰减校正前后下后壁放射性计数差值明显高于女性(t=-8.408,P<0.05)。衰减校正后44%(44/99)的左前降支及37%(37/99)的右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域显像结果发生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及GMPI结果显示其中85%(35/41)的左前降支及81%(29/36)的右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域室壁运动及室壁增厚率均正常。结论衰减伪影对GMPI的图像质量和灌注结果有较大影响,结合室壁运动和增厚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衰减伪影,提高诊断准确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家族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中光、激素、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胁迫响应调控。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黄花蒿Dof(AaDof)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探究Dof家族基因在青蒿素合成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经PFAM数据库鉴定获得AaDof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以及启动子序列结合元件等,并基于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GA)、紫外线B(UV-B)及二者协同胁迫下黄花蒿转录组数据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出51个AaDof基因,均含有保守的C2-C2单锌指结构,依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8个亚族,同一亚族内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结构域相对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2个AaDof蛋白定位在细胞外,其余均定位在细胞核。启动子元件分析发现AaDof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富含光、激素等多种响应元件。对AaDof在GA、UV-B和GA+UV-B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aDof基因对GA胁迫处理响应较弱,仅有少量基因敏感,其表达主要受到UV-B胁迫影响。C1及C2.1亚族大部分基因在UV-B胁迫下上调表达,而A亚族大部分基因在UV-B胁迫下下调表达。qRT-PCR验证表明AaDof1AaDof17AaDof44在GA和UV-B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其可能通过参与GA和UV-B调控网络,正向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结论 本研究系统鉴定了黄花蒿AaDof家族基因并筛选了3个可能正向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候选AaDof基因,为黄花蒿Dof家族基因功能研究及其在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解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