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2篇
  4篇
中国医学   14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截断疗法经典方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及其单方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探究犀角地黄汤和银翘散在截断疗法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ICR小鼠和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组(简称合方组)、犀角地黄汤组、银翘散组、达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以流感病毒滴鼻感染,1 h后给药.各组分别以对应的水煎剂或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6 d.ICR小鼠观察14 d,记录小鼠体重及生存时间;BALB/c小鼠分别在感染后第2、4、6天取材,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IAV-NP)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合方组可提高感染小鼠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推后死亡极期,效果优于犀角地黄汤组和银翘散组,而犀角地黄汤组优于银翘散组;合方组在第6天可减轻感染小鼠肺组织炎性病理改变,效果优于犀角地黄汤组和银翘散组,犀角地黄汤组比银翘散组病变轻.在第2、4、6天,银翘散组IAV-NP 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第4、6天,银翘散组IAV-NP mRNA表达低于合方组(P<0.01);第4、6天,犀角地黄汤组IAV-NP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4、6天,合方组、犀角地黄汤组和银翘散组肺组织TNF-α和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0.01),合方组肺组织TNF-α 和IL-6水平低于犀角地黄汤组和银翘散组(P<0.05、P<0.01).犀角地黄汤组第6天TNF-α水平低于银翘散组(P<0.05),而其第2、4天IL-6水平低于银翘散组(P<0.01).结论 银翘散以抗病毒作用为主,而犀角地黄汤以抗炎作用为主,两方合用可在病毒感染早期截断病邪深入,又在疾病极期扭转严重炎症,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 F)中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RK-49 F细胞,不同浓度甘草酸干预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的作用浓度.以10μg/L TGF-β1刺激NRK-49 F细胞构建肾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甘草酸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COL1、Ⅲ型胶原(COL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评价甘草酸对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甘草酸在100~6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NRK-49 F细胞活性无影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加入甘草酸后可抑制 α-SMA表达及COL1分泌,随甘草酸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的蛋白表达,其中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表达均降低(P<0.01).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表达,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 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甘草酸能够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 F细胞中α-SMA、COL1、COL3的mRNA及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3.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的相关文献,辨析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区别,进而探讨男子生殖之精与胎孕的关系.肾主生殖的功能是基于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功能.其中,"肾藏精"主要体现为肾具有封藏之性,可藏先、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肾主生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肾与男子生殖器官关系密切,其二是肾可通过调节肾中精气进而调节人体生殖功能.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功能、储藏部位均不同.肾精藏于肾,除濡养并维持本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外,还可作为化生男子生殖之精的物质基础.而男子生殖之精藏于精室,有繁殖作用,可排出体外与女子生殖之精结合成胎.对胎孕而言,胎孕的形成是以男子生殖之精与女子生殖之精互相交结而成,因此,男子生殖之精的健康是形成胎孕的必要因素,其异常会导致胎儿的禀赋不足.  相似文献   
54.
民国时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期有大量汉方著作引进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载民国出版的汉方医籍进行系统整理,考察其存佚情况,并加以补正,最终得到国内现存此类医籍158种.在此基础上对这158种医籍的出版年代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归纳出此时期汉方医籍在国内流传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为今后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新冠疫情期间生理学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问卷星对92名护理学专业学生生理学课程进行在线调查,分析线上教学效果和平台满意度,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结果在线教学效果调查中,39.13%(36/92)的学生很满意,满意占46.74%(43/92),一般占14.13%(13/92),没有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对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是否满足学习需求的调查中,34.78%(32/92)的学生完全满足,45.65%(42/92)的学生满足,一般占17.39%(16/92),不满足占2.17%(2/92)。学生对线上教学优势是课上当时没明白的内容可以随时回看,认为非常符合和符合共占92.39%(85/92);对在线平台功能多且新颖有趣、在线教学平台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认可度明显偏低,认为非常符合和符合分别占63.04%(58/92)、66.30%(61/92)、60.87%(56/92)。结论在线教学平台在疫情期间能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未来生理学教学可适当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56.
费伯雄为孟河医派奠基人,学验俱丰,其主要著作为《医醇賸义》,推崇"和缓醇正"的医学思想。"醇"及治学醇正,究心经典,兼采众长,立论中肯。大畅"和缓"之风,以平为期,擅调和阴阳营卫气血,注重脏腑功能正常;立法和缓,用药平淡,顾护正气,强调扶助中州脾胃;治病首重病因,辨证为先,治病求本。费伯雄"和缓醇正"思想简朴归真,执简驭繁。本文结合原书论述及现代文献,探析"和缓醇正"思想真谛,总结相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临床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常将其归为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PCOS思路多从肝、脾、肾的调理入手.郭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应用"提壶揭盖"法从肺论治PCOS."提壶揭盖"法主要适用于PCOS中的两种实证:肺失宣降,痰湿内蕴;肺气闭郁,气滞血瘀."提壶揭盖"多为宣肺之法,临床多用辛味、发散之药,并常佐以健脾、养血之品顾护气血.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诸多医家对《黄帝内经》的"治痿独取阳明"的医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阐发,多认为"痿"即四肢痿废不用之意,多侧重于从"独取阳明"角度治疗重症肌无力等肢体病变.但作者认为,如此理解极大限制了此句经文的应用.本文基于"痿"字的文献涵义,结合现代疾病临床表现,提出"痿"与"萎"通,在微观层面凡是表现为器质性萎缩和功能退化性疾病,如萎缩性鼻炎、萎缩性胃炎、脏器下垂等,皆可以"独取阳明"立法诊治,且概括为补和泻2个方面的辨证治疗观,用药上以黄芪为主要药物,补气健脾兼通阳明之实滞.从而丰富了对理论的深层次认识,拓展本理论对临床的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与特征.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纳入2013—2018年发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RCT期刊文献,分为医院组与社区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85项RCT,其中医院组66项(77.6%),社区组19项(22.4%).医院组RCT分布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组RCT分布于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组样本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1类中医非药物疗法,其中医院组涉及10类,社区组涉及7类.社区组报告随访比例高于医院组(P<0.05).社区组观测生存质量、其他指标的比例高于医院组(P<0.05);社区组仅用有效率作为血压控制结局指标的比例高于医院组(P<0.05).2组核心期刊发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组获得科研基金支持的比例高于医院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在RCT文献发表数量、地域分布、涉及的中医非药物疗法种类、随访、结局指标的选取及科研基金支持等方面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进一步重视社区卫生机构开展RCT的作用,提升其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60.
中医逆其证而治的特点决定了治法往往是相反成对的,基于治法而言的药性也可以相反而分的。现将相反药性配伍由"相反相成法"更名为"相反药性并用法",论述了此法的内涵及6种代表形式:补泻并用、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散收并用、动静并用、燥润并用。分析经方、时方及古今医案发现,除药味数极少的方剂外,"相反药性并用法"是普遍存在的,相反药性药物的药效并不互相抵消,而是互相制约,并行不悖,各奏其效,方剂中体现此法的形式越多,临证中运用的范围越广,且此法涵盖12种基本治法而尤显重要。因此,临证中应当主动运用此规律审查处方配伍,一般而言,至少需要兼顾6种形式之一而避免单一药性组方,且需根据病证协调相反药性在处方中的整体用药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