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64只大鼠随机分为阻黄组及假手术组,术前及术后分期测定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计算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阻黄术后1天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上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大(与假手术组比,P<0.05),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血浆粘度变化不大。认为阻黄时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使红细胞不易通过毛细血管且易于聚集,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这可能是阻黄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ҽԴ�Ե������˵Ĵ���   总被引:130,自引:1,他引:129  
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外科治疗概况及胆管损伤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从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全国各级期刊关于胆管损伤的论文,统计来自165个医疗单位274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 统计显示胆管损伤的94%来自与胆囊有关的手术,以胆管横断伤为多(47%),损伤类型时要为胆总管(44%)和肝总管(36%),有40%为术中及时发现处理,胆管损伤修复手术因狭窄再手术占总数的23%,术中发现和术后发现及胆管修复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胆管损伤后期的修复防止狭窄是较困难的,调查修复方式显示术中发现的作胆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后发现手术作胆管空肠吻合+长期支撑的手术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目的 规范肝门部胆管癌整块或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改进和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至1999年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157例资料。结果 总手术切除率为67.5%(106/157),根治性切除率为37.6%(59/157)。近3年对54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切除率为74%(41/54),根治性切除率为43%(23/54);随访年存活率:根治性切除组为57%(13/23),姑息性切除组为41%(7/17),未切除组为7%(1/14)。结论 术中病理诊断是选择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4.
巨大肝胆管囊腺瘤伴胆管内结石误诊误治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胆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常靠综合影像。鉴于囊腺瘤可能是癌前期病变,治疗以根治性肝切除,防止术后复发为原则。本文报告一例误诊为肝囊肿行两次穿刺引流无效的病例。病例报告:病人,女,46岁,于1997年5月因右上腹不适、胀痛伴包块在某医院就诊,超声 CT 检查提示肝右叶囊性占位病变,大小约13.5cm×16.0cm。病后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TBD严重并发症患者的I临床资料,急性并发症5例、延迟性并发症8例.2例行介入处理,其余11例立即手术探查,7例术中同时一期处理原发病,2例二期处理原发病,2例放弃对原发病的进一步治疗.结果 一期手术的7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3例;死亡2例.2例二期处理原发病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例放弃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3个月和8个月.结论 PTBD术后严重并发症处理困难,急性肾衰竭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尽量二期处理原发病.  相似文献   
46.
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腔镜技术作为现代外科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外科领域广泛开展。腔镜技术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微创,能很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尤其是手术入路造成的创伤。腔镜技术主要以内窥镜作为基础,来窥视体内结构,通过“延伸”的器械来完成手术操作。总的来说腔镜下操作比传统操作观察得更细,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Ki-67、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壶腹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壶腹癌病理及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1例壶腹癌Ki-67、TopoⅡα的表达,并对其与壶腹癌病理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Ki-67、TopoⅡ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51/71),45.1%(32/71);Ki-67、TopoⅡα的表达以及两者的共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有关(P=0.008,P=0.029,P=0.004)。Ki-67与TopoⅡα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8,P=0.001)。Ki-67、TopoⅡα阴性表达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优于阳性表达者(P=0.018,P=0.001)。Ki-67与TopoⅡα共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共阴性表达或单阴性表达者(P=0.001,P=0.018)。结论 Ki-67、TopoⅡα可作为判断壶腹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壶腹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远端胰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远端胰腺切除术的连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远端胰腺切除的手术安全性.结果 本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60/223),死亡率为1.35% (3/223).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3/223).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原发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封闭方式、脾切除以及联合多脏器切除.影响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短;未发现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过长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相关指标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修复手术在伴有大范围胆管缺损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作者所在单位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补治疗的3例伴有大范围胆管缺损者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有关修复方法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报道5篇,对检出的159例病例资料按Csendes分类,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例胃瓣修复病例中,CsendesⅢ型2例,Ⅳ型1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分别随访2年、3年、1年,平均随访2.5年,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炎症等并发症发生.国内文献检索159例中,CsendesⅠ型93例,采用单纯胆囊切除58例,胆囊大部切除+剩余黏膜电凝消融35例;Ⅱ型40例,瘘口直接修补29例,带血管蒂胆囊瓣修补9例,脐静脉瓣修补2例;Ⅲ型20例,带血管蒂胆囊瓣修补9例,脐静脉瓣修补1例,带血管蒂胃瓣修补3例,胆管空肠Roux -en-Y吻合7例:Ⅳ型5例,均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瘘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管狭窄1例,均治愈.结论 对于存在胆囊胆管内瘘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应根据瘘口大小及修复材料,进行个体化的修复治疗.对于伴有较大缺损的胆管损伤,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胆道疗效确切,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CA199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肿瘤标记物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各项术前特征。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前确诊16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0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例。影像学诊断率B超32.1%(9/28)、CT53.8%(14/26)、MRI 66.7%(8/12)。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值明显高于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P〈0.05),而两组CAl25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恶变患者多有较长胆石症病史,且症状反复发作,CT及MRI对诊断胆管癌的价值优于B超,对于CA199〉500U/ml的患者,建议行术中冰冻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