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中医药行业探索和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多年来中医药届不断突破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今中药质量检测模式的阐述和分析,针对固有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即构建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2.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术中、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较高,给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带来一系列棘手问题[1,2]。本院1989~1994年1月共手术治疗17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1994年起通过改进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治疗30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一)对照组 1989年1月~1994年1月,5年内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17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男性10例,女性7例。病程3个月~3年,根据Osserman临床分…  相似文献   
43.
报告自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期间采用微创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31例的结果。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大瓣裂缺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0例,其中,中央型缺损25例,上腔型缺损1例,下腔型缺损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手术通过右胸第四肋间小切口(7~10cm)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病人恢复快。结论: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并且比传统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贲门或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ESE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贲门或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SEN组55例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ESEN组的前清蛋白升高较EN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SEN支持与常规EN相比,可能更适合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5.
胸碌类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ACTH综合征约占库欣综合征病因的10%左右,其中胸腺类癌所致者约占异源病因的2%-4%。1972年由Rosai和Higa首次报告以来,在英文文献中报告的共约有25例。现报告一例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胸腺类癌。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胸腺类癌组织与正常胸腺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胸腺类癌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不同荧光(Cy3和Cy5)标记的对照和胸腺类癌组织RNA样本与芯片杂交,观察两种组织间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 研究发现,基因芯片的4 224个基因中403个基因在胸腺类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394个基因表达上调2倍以上(其中23个与细胞分裂有关), 51个基因上调5倍以上(其中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1个,即PAK3)。结论 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胸腺类癌组织与正常胸腺组织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基因,PAK3可能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常规补液作一比较。方法:4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24)和普通输液(对照组,n=18)两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1),体重下降减慢。同时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告从1987年9月至1991年12月间在体外循环正直接缝闭动脉导管未闭(PDA)24例的体会。在24例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6例,肺动脉高压11例。在低温低流量转流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动脉导管。本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死于与人工瓣膜有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手术要点为:转流后尽早切开肺动脉,在其腔内用手指堵住导管开口,保证有效的左心引流,缝闭导管时持续低流量灌注,不停循环,心内吸引避免深入到动脉导管内防止体循环气栓。18例获随访,随访期4个月55个月,无远期残废。本手术方法对难度大的PDA或PDA伴有其他心内畸形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作者从动物实验中得到启示,胸骨前软组织广泛电灼可能是感染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电灼应局限于点状止血,尽可能使皮肤与胸骨之间的软组织保持活力,从而增强切口的抵抗力。本文对临床病例作回顾性研究。病人和方法 1978年6月~1989年6月间,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在X线透视配合下电视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 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 ,其中原发性气胸 79例 ,继发性气胸 2 4例 ;手术指证为 :(1)气胸有反复发作史 ,(2 )胸腔闭式引流后仍持续性漏气 (>7d)者 ,(3)合并有血胸、胸腔积液者 ,(4)初次发作CT扫描发现有明确的肺大泡者。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 ,中转开胸率为 2 .91% ,复发率为 0 .97% ,并发症发生率为 3.81%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 5 .6d。结论 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